APP下载

怎样量知识青年的“材”

1964-08-29陈振家

中国青年 1964年12期
关键词:书本上知识青年本领

陈振家

风声同志认为,我们应该“量材使用”,很好地发挥知识青年的才能。我觉得这话本身虽然也对,但问题却在于,我们应该怎样来量知识青年的“材”。

我是个中专毕业生。我响应了党的号召,回到了农村。我原以为,自己读了十几年书,有了知识,到农村当个普通农民,是很容易的;谁知到了农村以后,许多严肃的问题摆在自己的面前,不能解决。比如我在书本上看到过怎样施用化肥,但到实际施用时,就不知道如何因时因地因作物施用,才能使庄稼长得好。我看到队里的稻种很混杂,但是怎样才能培育出适合当地的高产而稳收的优良品种,我没有办法。后来领导上要我担任大队辅导会计,同样给我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怎样把财务管理制度搞好,使社员称心满意?怎样把劳动管理制度、评工记分搞好,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怎样把生产责任制、生产计划搞好,使生产有计划地进行?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同旧思想、旧习惯作斗争,这又需要有政治思想工作的经验。真正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就会把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社员群众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物质力量。能做到这样,岂不是起了栋梁作用吗?然而,我这个自命为有知识的人,在这些问题面前却束手无策。只是在我放下架子,虚心向农民群众请教,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才逐渐地从农民和基层干部那里学到了一些工作本领,开始摸到了一点门路。

经过这一段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知识青年的“材”,只是书本上的一点知识;就是这一点书本知识,要真正把它用到实际斗争中去,还需要一段实践的过程。而实际斗争所需要的“材”,我们却很缺乏,要取得这方面的丰富知,识,更是一个长时期的实践锻炼过程。所以我觉得,要说“量材使用”的话,我们刚出校门的知识青年并不是什么栋梁之材,而是一棵还不成材的小树。要想使我们成长为栋梁之材,正应该到农村这所最能锻炼培养人材的学校里去,学习实际斗争本领,刻苦锻炼自己。

猜你喜欢

书本上知识青年本领
小透明,大本领
放大与颠倒
谁的本领最大
谁的本领大
书本上的舞蹈
智能书本
多看一眼
“知识青年”回乡,应该行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研究——发起及坚持上山下乡运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