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董加耕自觉革命的精神
1964-08-29许家屯
许家屯
董加耕的先进事迹在一些报刊上发表之后,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广大的革命青年,更是把董加耕作为学习的一个榜样。现在在我们省里,已经出现了一个学习董加耕的热潮。全国各地也有很多青年向他学习。这对于促进青年一代的革命化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都将有一定影响。
那么,我们应当向董加耕学习些什么呢?
董加耕是一个在革命化道路上阔步前进的青年,是毛泽东时代的优秀的革命青年。青年一代实现革命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党的要求。我们在董加耕身上,看到我们党对青年一代要求的一些优秀的革命品质正在成长,这就是董加耕能够学习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学习用毛泽东思想对自己的立场、观点进行自觉的改造,来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董加耕已初步具有坚定的革命意志,顽强的革命精神,火热的革命感情和严格的科学态度,虽然这些都正在成长中。树立这种革命方向和具备这些基本素质,是当代青年继承和发展党的革命事业,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必备条件。
董加耕的革命自觉性很高。我们学习董加耕,首先要学习他的革命志向和革命理想。他立志献身革命,使自己生活得有意义,从他写的《时间》一诗中,可以看出这个品质。他说:“生活处处对人都是考验,时间对人都是一样公平,为什么各人会有不同贡献?有些人活着整天盯着食槽,有些人为了广大人民革命……”这里说明,每个人都要有远大的志向,要有远大的理想。董加耕的远大的志愿、理想是什么呢?日记上有几句话:“身居茅屋,眼看全球,脚踩污泥,心忧天下。”这个“忧”字用得很好。说明今天世界上还有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他们迫切要求翻身,要求革命。我们不仅要同情他们,而且要心忧他们。就是替他们忧虑,替他们着想,把支持他们的解放事业作为自己的志愿。董加耕虽然住在茅屋里,眼睛却看着全球;虽然和泥土打交道,但心中却忧虑着整个世界上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一个青年人,能自觉意识到自己生活在世界上不是为着自己,而是为着破压迫、被剥削人民的解放事业而斗争;意识到把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完成革命任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这是以天下为己任,以革命为己任的大志向,伟大的革命志向,来自共产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董加耕在一篇日记中说得很好:“人每时每刻都在写自己的历史。”又说:“有人在烈火中永生,有人在常温下变成灰烬;有人无条件地屈服于别人,有人敢向坏事进行斗争;有人穷而‘变心,有人穷而骨硬;有人迷恋于资产阶级的‘幸福,有人投身于为集体的‘苦差,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应当永远保持历史是鲜红的颜色。……一切的一切,都通向人的本质——人生观——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干什么的。”他明确地认识到活着是为了革命斗争,为着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正因为这样,他才有伟大的革命抱负和远大的革命理想。
董加耕的革命志向,是自觉务农,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董加耕说得好:“我们青年应当根据革命的需要,决定自己的生活道路。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第一线,解放前第一线是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现在的第一线,就是广大的农村。到农村去是党所需要的,支援农业生产是更迫切的任务。”又说:“农业是基础,基础动摇了,跑到哪儿,哪儿也没有前途。”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农业,是光荣的伟大的任务,有志的革命青年,应将党的这个伟大历史任务,视为自己的革命理想和抱负,到农业前线去,在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革命斗争中,在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革命中,在整个农村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充分发挥和贡献出知识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董加耕的革命志向是立在革旧社会之命、建立新社会的远大目标上。革什么,立什么,态度非常明确。他在《生活的乐趣》一篇日记中说:“新生事物是在艰苦奋斗中生长起来的。大破大立,不破不立,这是一条真理。……”董加耕认识到革命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只有破掉旧的,才能建立新的。他注意把有破有立的斗争贯彻到行动中去,并且勇往直前,元所顾忌。在《人民日报》《知识青年下乡上山是移风易俗的革命行动》一篇社论中,讲他革四个命,即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命,革“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命,革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的命,革“学而优则仕”的命。这是同根深
蒂固的旧思想和习惯势力作斗争。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使知识分子劳动化、工农分子知识化,逐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差别,具有深远意义的根本方针。在这个方针下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崭新的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他们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是又红又专的人。董加耕参加农业劳动的革命行动,是符合我们党的教育方针的。董加耕能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他在高中毕业后能够毅然决然地走上农业战线,参加了劳动的行列,自觉地、愉快地当一名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农业劳动者;而不像一些青年错误地认为读书就只是为了升学,读了书从事农业劳动是“没有出息”。我们不反对升大学,而是反对用剥削阶级的思想和动机来对待升学。我们国家需要从中等学校毕业生中挑选一部分人升入高等学校,培养成具有高等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知识的人才。但是,中等学校的毕业生,绝大部分人要参加生产劳动,首先是参加农业生产。尽管建国后我国各种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可是总不能每年让数以千万计的青年都升上大学。如果青年读了书就脱离劳动,那么将来谁去种田,谁去做工?那就没有人了。难道衣食住行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会凭空而降吗?因此,中小学校的学生要作好两种打算:一种是升学,一种是参加劳动。即使升了大学,最后还是要做一个劳动者。参加生产劳动,对我国知识青年来说,只有先后之分,没有参加不参加之分。
董加耕不仅仅立志革“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学而优则仕”等等之类的命,还能自觉地积极地参加农村火热的阶级斗争,在更大的范围内参加社会革命。他有鲜明的阶级观点,坚定的阶级立场,他能以革命的态度处理生活、思想和工作上的问题。董加耕有个哥哥在公社工作,兄弟俩感情很好,在一九六二年,他发现哥哥的生活和收入不相称,怀疑他有不正当的行为,就几次劝告他要廉洁奉公,不能多吃多占,但哥哥听不进去。加耕心想:团结应该是政治上的团结,兄弟应该是阶级兄弟,对他的错误思想行为,绝不能马虎迁就。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看到的情况写信告诉哥哥所在公社的党委,公社根据加耕的揭发,经过调查研究,正确处理了他哥哥的问题。事后,哥嫂很气恼,可是加耕并不放在心上。哥哥病了,他连夜撑船送哥哥到盐城治病,整整陪伴了八天,亲切地同哥哥交谈,使哥哥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并激动地说:“你真是我的好弟弟。”这说明,董加耕能以革命的态度对待他哥哥的错误和缺点。他对哥哥又照顾政治感情,又照顾兄弟感情;又坚持原则,又注意方式。
董加耕自觉革命的又一个方面,是立志革自然界的命,革一穷二白的命。他和自然界作斗争、改变自然界面貌,很有勇气,很有志向,而且,在实践中充分体现出来了。我们要改变落后面貌,就必须革自然界的命,与自然界作斗争。但是,革自然界的命,同社会革命一样,没有志向,没有勇气,是取不得成就的。董加耕在《生产与打仗》的一篇日记中说:现在有人说生产赶不上打仗紧张,可以慢慢地干。这是不对的。如果不把生产搞好,不向自然进军,旱、涝灾害,虫害、恶草等会夺去我们口中的粮食,我们将成为自然的奴隶,严重的也会发生生命危险。只有奋斗,才能成为驾驭自然的主人。董加耕说得很对。自觉地做自然的主人,而不做自然的奴隶,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与阶级敌人作斗争要有志气,与自然界作斗争也要有志气;我们与阶级敌人作斗争要有大无畏精神,与自然界作斗争也要有大无畏精神。我们的祖先处在小农经济状态下,由于封建压迫很沉重,与自然界作斗争的能力很小,不能不在很大程度上被自然界所支配,不能驾驭自然。今天就不同了,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我们的农业从过去的个体经济变成集体经济,与自然界斗争的能力大大加强了。我们要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必须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组识起来,向自然界开战,向自然界要粮,向天、向地要粮,就应该学习董加耕那样的态度,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确立做自然界主人、不做自然界奴隶的革命态度。
改造自然靠什么?主要靠自己的力量,靠人的因素,靠自力更生。董加耕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正确的。他现在是生产队长,最近我去盐城县葛武公社董伙生产大队看他,问他这个生产队怎么改造?他说:“学大寨的革命精神,自力更生。”我又问他要什么支援,他说:“要精神上的支援,不要物质支援。”他认为他们那里的物质条件比其他地方好得多呢!其实,不是那么好的。但他的想法是对的,他们的条件好是人的精神面貌好,那里的人民群众在党的教育下,意气风发,奋发图强,这是一股很大的物质力量。他能看到这些东西,精神状态就不同了。他对于改变他们生产队的落后面貌,对技术改革都有一套想法。一方面有不断前进、不断改造的志向,另一方面又有严格的科学态度,做调查研究,虚心学习。正如他说:“改变农村像打仗一样,是一个个打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这样,是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地改变的。”对董加耕,可以用两句话来形容他:在革命的理想和志愿方面是轰轰烈烈的,在实现革命的理想和志愿方面是踏踏实实的。他眼看全球是住在茅屋里,他心忧天下是处于满身污泥的情况中。他的
理想和行为是革命的浪漫主义与革命的现实主义的结合,两者结合得很好,不像我们有些青年,理想是轰轰烈烈的,行动是空空洞洞的。
董加耕进行自我改造的勇气和精神也很好。我们学习董加耕,还要学习他那种自我改造的自觉性。他坚决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到农业最前线,在艰苦的农业劳动中来改造自己,培养自己的无产阶级的思想感情。他在日记中好多地方写了对劳动的看法,他说:“体力劳动是一座不锈的熔炉,我是一块矿石,一定要炼成不锈之铜。”他和群众一起劳动,得到教育和改造,在感情上感到劳动的快乐。他担任干部后,仍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把参加农业劳动不仅看成是锻炼自己改造自己的最好的途径,而且也是保持阶级本色,培养阶级感情,密切干群关系的一项革命化措施。他日记中讲:“革命干部应当带头劳动,不然就会忘本,忘掉阶级兄弟。”在劳动中锻炼、改造自己,这是我们青年革命化的重要课题。
董加耕还很注意在工作中和生活中来自觉锻炼改造自己。他为人民服务的态度很好。大家选他做会计的时候,他一方面感到愉快,一方面感到责任重大,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他写了一首小诗:
“新会计,刚上任,全队群众笑盈盈。
新会计,要小心,思想一定要扎根,
一心一意为人民,才是真正当家人。
新会计,要记清,资产阶级是害人精,
一时失去警惕性,掉下万丈污泥坑。”
他当会计,白天参加繁重的劳动,晚上挨家挨户记工分帐。深更半夜,他的母亲和妹妹一觉醒来,他还在算帐。别人称他为“放心会计”。他管好帐,时刻警惕自己不要掉到万丈泥坑里去。一次,他陪一位小学教师去看病,记了八分工,经过自我思想斗争,把这八分工去掉了。他在《我不能那样随便》一篇日记中写着:“我在日记帐上多记了八分工,自己好像是一个污点,我毅然地用笔划掉了。因为这个污点在思想深处,时间长了,会染污整个灵魂,掉进肮脏的泥坑。因为大事是由小事积成的,错误是由随便而来的,过失是由原谅而成的。此后,我不能那样随便,要给自己一百分的压缩和管制,不客气。也就是控制和束缚,禁止向坏的方向发展,全力以赴奔向进步的方向。”这是防微社渐。他把这件事提到这样高度,说明他对待自我改造自觉性高,原则性强。
董加耕自我改造是从两方面着手的,一方面,他善于在工作和生活中,检点自己,象曾子讲的“吾曰三省吾身”那样,随时随地警惕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坚持共产主义者应有的品质,有了问题就进行自我批评;同时他在实践中能看到先进的因素,在他头脑里经常能想着几个先进人物,用先进人物的事迹对照自己的不足,以此鞭策自己,向先进学习。他向雷锋学习,他还向邻社的蔡长秀、杨义厚等先进青年学习。因此,他的自我改造不是一曝十寒,而是贯串在日常行动中;不是消极的防守,而是有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具体的学习目标。这样就便于他逐步地树立起无产阶级世界观。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他认真地学习毛主席的著作,用毛泽东思想来改造自己。由于他读的认真,能够活学活用,所以,他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和处理,都具有一定的水平,或者说,是符合毛泽东思想的。毛主席讲:“如果你能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那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大。”三月上旬,我去看他,问他听说过“二分法”没有,他说听税过;我问:在你自己身上怎样使用?他说:参加生产得到的比失去的多,失去的是资产阶级思想,名誉,地位,得到的是个人的进步,革命意志的锻炼。这里可以看出,他对“二分法”不是表面上、形式上懂得,而是在实质上懂得了。就是说,他不仅道理上懂,而且能够活学活用,能够用来改造自己的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很重要的一条是知行合一。董加耕不是说漂亮话的人,他是说到做到的。董加耕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用来作为改造自己,指导自己实践的指针。
凡是董加耕能做到的,广大青年都能做到。董加耕的优秀品质是在党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中国的每个青年都享有这种条件。只要我们的青年都能认真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就一定能够赶上董加耕。事实上,在各条战线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像董加耕那样的青年;有些人虽然今天没有赶上董加耕,但是经过努力,明天是可以赶上的。青年同志们,让我们都来学董加耕,赶董加耕。我们相信,在我们这个伟大的革命时代,在毛泽东思想的哺育下,一定可以出现更多的像董加耕那样的革命青年!
(这篇文章是根据作者在共青团江苏省第五届二资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记录的一部分整理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