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不受感动

1963-08-16谢逢松

中国青年 1963年3期
关键词:白毛女人和事文艺作品

编辑同志:

近来,我们看了一些揭露旧社会黑暗的影片和文艺作品,并且进行了座谈。好多同志说,他们看了《白毛女》、《红旗谱》等影片和小说后,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有的人甚至边看《白毛女》边哭。但是我的感受却比较少。我看《白毛女》时就没有那样感动。我认为文艺作品只不过是作家的出来的故事,现实生活里并不一定真有其事其人,俗话说,“看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我何必为那些并不是真的人和事流泪呢?可是我又想,人家看了受到感动,而我却无动于衷,是不是我的思想感情有点问题呢?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希望编辑同志帮助我认识这个问题。

广东汕头林益

林益同志:

中国青年社“青年信箱”编者转来你的信的时候,正好遇上过年。年假里稍闲,提笔给你写这封回信。

看过某些小说和电影,你身边的同志都感动得流泪了,你为什么没有那样受感动呢?照我看来,可能是下面的两个原因:

第一,是对艺术作品的真实性认识不当。你认为文艺作品是作家凭空编出来的,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有其人其事,因而是不可信的。我们知道:一个革命作家可以编造故事,但他绝不能凭空编造故事。革命文艺作品所写的故事,写的人物,是作家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观察与综合的结果。作家以自己亲身经历或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人和事,作为自已进行创作的素材,然后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评价,自己的审美观点,去选择、综合、熔炼这些素材,而最终铸成作品的故事和人物。他们所写的故事和人物在实际生活中都有类似的情况,这些情况是发生过的,存在着的,或者是可能发生和可能存在的。这些作品中典型的人和事,在社会生活中总可以找到它的根据。由于文艺作品不是生活死板的照相,毛主席说:它“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我们不能因为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和在实际生活中看到的某些人物不完全一样,或者并无其人,就认为他不真实,不可信。恰恰相反,这正是文艺本身要求的真实。文艺要是和生活一样,那就不会有文艺存在了。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由于作家个人生活的局限性,知识的局限性或者思想观点上的问题,他所写的人和事,尽管在实有的基础上经过了自己的加工、夸张和丰富,但和全社会、全世界发生和存在的同一类型的所有人和事比较起来,还远不是好的就是最好,坏的就是最坏的了。鲁迅的知识是够丰富的了,但他在《阿Q正传的成因》一文里还自谦地说:“我常常假想一件事,自以为这是想得太奇怪了;但倘遇到相类的事实,却往往更奇怪。在这事实发生以前,以我的浅见寡识,是万万想不到的。”现实生活本身,有时比作家所能写到的还更为丑恶或者更为美好。所以毛主席还说,人类的社会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它比文学艺术“有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所以,当我们读到革命的文艺作品时,不但应该相信它所写的人和事在实际生活中,是有真实性的,而且还应该想到,在实际生活中还可能有比它更善或者更恶的人和事呢!

革命的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由于它来源于生活,它便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使人感到真实可信。由于它又高于生活,所以它能吸引人,感动人,启发人,教育人,使人有时在文艺中所得到的比在生活中所得到的更多,更快,更直接。革命的人民,总是把革命的文艺作品当成自己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特种教科书。他们相信革命的、现实主义的文艺作品的真实性,所以能从中学到东西。你看过文艺作品后不受感动,得不到教益,就是因为你对文艺作品的真实性缺乏正确的理解。你一开始就认为它是编造的,假的,不可信的,当然就不容易受感动。不感动,就难以有什么收获。

第二,确实是你的思想感情问题。

文艺作品能不能感动人,一方面在于作品本身,另一方面在于读者和观众。不是所有的作品都能感动人的。有些作品,由于作者对生活理解得很肤浅,艺术表现上很粗糙,常常是剧中人笑了(演员勉强的笑),观众并不想笑,剧中人哭了(演员做作的哭),观众并不想哭。也没有一种作品可以感动所有的人的。革命的作品,能够感动革命的人民,并不能感动革命的敌人。就是在革命人民内部,对于一部革命的文艺作品,感动的程度也不会是每个人都一样的。由于各人的思想感情的差异,生活经历、教育程度、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一致,对于同一部作品,各人的感受程度都不会一样。比如一部电影,映到某一段时,出现了一个孤儿,他衣衫褴褛,给人放牛,嘴里哼着山歌。别人看到这里,也许不觉得什么,我可能就要流下泪来,因为我由于切身的经历,此较知道在旧社会作为一个孤儿的内心痛苦。当然,相似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文艺作品的内容;但是引起思想共鸣的主要基础还是相同的思想感情。有了相同的思想感情,才能为作品中的正面主人公的欢乐而欢乐,为其不幸而同情。

你的情况究竟怎么样呢?看《白毛女》,你身边的同志都哭了,这说明并不是作品本身不感动人。你不只是对某些情节不理解,而竟是看完全部影片之后,无动于衷,不感动,这本身就不仅是什么生活习惯、欣赏水平的问题了,更重要的该是你的思想感情问题了。俗话说:“同心才能相印,同声才能相应”。据贺敬之同志介绍,《白毛女》当年在延安演出时,有个农民看后就说:“一满是实情啊,咱们是从旧社会上经过来的。看了那个女子的凄惶光景,谁不是眼泪珠子不拉拉价!”有一次,听黄世仁的扮演者陈强同志作报告,他说在根据地演出《白毛女》时,台下有位战士含泪站起,拉动枪栓就要枪毙他这个黄世仁。你看,劳动人民及其战士,就有着鲜明的爱和憎,认为它是真实的,受到了极大的激动。而你看了《白毛女》,劳苦农民杨白劳和喜儿在受苦,在悲号,你周围的同志都哭了,你却不应受动,这说明你同前辈人——喜儿没有共同的心、声,和同辈人——你身边的同志也没有共同的心声,这就很值得你来默审一下自己的思想感情。是不是因为你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没有很好转变自己的立场,去体验过去劳动人民的痛营呢?或者,虽然你不是出身于剥削家庭,是不是因为你打从懂事开始,就生活在新中国的怀抱里,没有见过受苦受难的人呢?要不然,你为什么会把在旧社会的农村处处都可以找到的喜儿以及她的不幸遭遇,认为是编造的而感到不可信呢?我们知道,今天我们的国家,是劳动人民用鲜血换来的国家,是他们当家作主的国家,我们要按照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的意愿来建成一个社会主义的强国,假如我们没有与劳动人民相同的思想感情,是很难为保卫和建设这个国家出多少力的。所以,当我们发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有距离时,就应该下决心努力去改变自己的思想感情。

我在上面谈到的两点,仅供你参考。假如切合你的实际情况的话,我想你也不必过于忧虑,因为对文艺作品认识不当和思想感情上的问题,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都是可以改变的。我祝你今后有很大的进步,并愿你在看革命的文艺作品时也得到促使你进步的力量!

谢逢松

猜你喜欢

白毛女人和事文艺作品
大地情深
——河北省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活动
歌剧《白毛女》在延安创作排演史事考
画与理
文艺作品
丽江市弘扬张桂梅精神文艺作品评论会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地铁60年
——人和事》出版发行
在延安,初见《白毛女》
河北博物院上演“白毛女”
已过去的2015年里想要感恩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