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革命之情
1963-08-16马可
马可
一个奇想
读雷锋日记,忽然发生一个奇想:如果雷锋是一个作曲家,他会作出什么曲子?
这自然没有人能够回答。但我的想法也不是毫无根据的。在雷锋日记中,我读到许多发人深思的警句,例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我觉得他是一个思想家。同时,我也读到他在多处充满激情的回忆和表白,以及像《南来的燕子呵》等优秀的诗篇,觉得他又是一个艺术家。他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共产主义的思想和丰富的感情的革命战士,他的精神世界极其广阔。这用他自己所喜欢的话来讲就是: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耍像夏天一样的火热,
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这话多好!……我想,如果他是个作曲家,他一定会写出各利各样的动人的革命歌曲,来表现这些丰富的感情吧!
说到这里,不能不引起我一些感触。革命者的这种崇高的思想感情状态,是多么不容易被人们透彻理解,却常常被割裂和歪曲啊!记得我刚参加革命的时候,总认为只有自己以及和自己差不多的人感情最丰富,灵魂最美丽;而对于那些长征过来的老干部,觉得他们是见人只会问“你见过老虎没有”那样头脑简单的人。多么愚蠢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自大狂!后来接触老干部多了,才知道他们并不是见月伤感、对花流泪的“情种”,但也决不是对一切美好事物无动于衷的人。他们爱人民,爱同志,他们对自己人是最温暖,是无微不至的关切,只有对敌人才是那样粗暴、那样冷酷。这也就是鲁迅说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吧!这两种从形式上看来像是对立的感情,在一个革命者身上是那样高度地发展,又是那样圆满地统一起来。怎能设想他们是只有一种简单的感情的人呢?——恨一切人的是暴君;爱一切人的是傻瓜。
说了这么些,与音乐有什么关系?……我是这样想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只有革命的感情才是最丰富、最完美、最动人的感情,这是先进阶级的感情,这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感情。那些不朽的英雄人物,通过了自身的行为,集中地体现了这种感情。而革命的歌曲呢,是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集中地反映了这种感情。
时代的镜子革命的号角
那么,大唱革命歌曲吧,革命的人们!有志于效法雷锋的青年们!
我能够想象,而且不止是想象,也曾在许多地方听到人们高昂的歌声,这也正是革命情绪高昂的地方。这像是一种讯号,一种标志,一利海潮呼啸的声音。听到这呼啸声,我就知道那里有大海!
如果允许我再讲一点属于我个人生活感受的话,我还想说,从这些歌声中引起我对自己青年时代的回忆。那时候,简直可以说,我们一天到晚生活在革命的歌声中。
是不是那个时候除了唱革命歌曲以外,再也没有别的音乐生活了呢?当然不是。但那个时候唱革命歌曲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占着主导地位。这个所谓“主导地位”,只不过是现在回忆起来时的一种理性分析,其实在当时一点也没有考虑过主导不主导的问题,只是觉得革命歌曲表达了我们胸中最强烈的那种感情,我们做梦也在哼着它,这是十分自然的事。革命歌曲以外的音乐,例如旧时代的民歌或西洋古典歌曲,根
本不可能在我们生活中占有主要位置,而且,一般说来,它与革命歌曲相辅相成,丰富我们的音乐生活,不曾发生过难以解决的矛盾。
我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今天青年的音乐生活应该照二十多年前一模一样地再现。历史是不会完全重复的。今天的音乐生活除了唱歌以外还有参加音乐会、听广播、看歌剧……在我们接触到的音乐作品中,其中有许多都是具有革命内容,能够抒发我们的革命情感的。但也许是由于这个原因吧,我也曾听到个别青年朋友反映说,今天音乐生活这样丰富,革命歌曲只能在开会时唱唱。言外之意似乎是它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不占什么重要地位了。这却使我不能不为革命歌曲再说几句话。
人们把革命歌曲比作时代的镜子,这是个形象化的好比喻。电影《青春之歌》中有过这样一个镜头:“一二·九”运动爆发了,北京的青年学生们南下请愿,在车站上和反动军警展开一场搏斗。他们高唱“工农兵学商,一齐来救亡”……群情激昂极了。这就是有名的《救亡进行曲》,它非常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革命群众的思想悄绪。听到这个歌声,那些斗争的场景历历如在眼前。
抗日战争期间有部代表性作品《黄河大合唱》。今天再听到那惊心动魄的《黄河船夫曲》,雄伟壮阔的《黄河颂》,汹涌澎湃的《保卫黄河》……仿佛回到了那个历史时代,又经历了一次斗争生活。
在社会主义时代我们有许多好歌:《祖国颂》、《社会主义好》、《大跃进的歌声震山河》……它们一直在激励着我们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的热情。这些歌曲也永远会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唱起它,就想起我们这个时代人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精神面貌。
革命歌曲就是这样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时代生活中最尖锐的矛盾,最本质的事物。但是,它又不单是一面镜子,同时也是一支号角,一支呼唤和鼓吹革命的号角。这就是说,它不是只像镜子一样消极地反映现实景象,同时它还站在先进的立场上引导和鼓励人们参加斗争,走向革命的道路。
我自己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我爱上了《码头工人》、《大路歌》、《拉犁歌》这些反映工农受压迫的歌曲。这些歌曲写得是这样动人,以至你在唱的同时不能不受到它的教育——同情工农,倾向工农。一个人当然不能只靠唱歌来解决革命人生观的问题,但这些优秀的革命歌曲在帮助人们建立革命人生观上起着很大的作用,特别是感情上的潜移默化,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量。由于作家具有先进的世界观,这些优秀的歌曲,还在民主革命阶段就能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所以说这革命号角中吹出的调子,是引导人们前进的调子;它反映的虽然是当代的生活,但指导思想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正像雷锋一样,他生长在社会主义时代,但思想、作风却是共产主义的。
我们是革命的青年,我们要继承先辈的革命传统,还要准备把这革命的传统交给后代。我们要高唱革命歌曲,激发我们的意气,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觉悟。我们要让革命歌曲在我们的音乐生活中占有一个主导的地位。我们不应该把革命歌曲局限在会场里,而要让它走进我们的全部生活。让它像知心朋友一样地伴随着我们在水边漫步,月下谈心。
“硬梆梆”和“软绵绵”
会不会有人说,因为我是一个歌曲作者,所以我就对革命歌曲这样大力吹嘘,而有点“老王卖瓜,自卖自夸”呢?
我不可能预先听到这种责难,但却曾听到过这一类的反映:有人说,革命歌曲总是那么“硬梆梆”的,不能起调剂生活的作用。他认为能起调剂生活作用的音乐应该是“拐弯儿多的”、“软绵绵的”……等等。
这里可能反映了今天青年朋友们对音乐生活的某些要求,甚至是包括某些合理成分的要求。但是照我看,这里也反映了一些胡涂观念,或者至少说是对革命歌曲的一些误解。因此,问题要分析,模糊的观念要澄清。
什么是“硬梆梆”呢?……看来这是一个贬义辞:它虽“硬”,但颇枯燥无味,冷冰冰的。不知为什么,这总使我禁不住联想起从前我对老干部的那种看法。那时候我似乎觉得他们是“硬梆梆”的,而不知道,也不理解他们心中是一片革命的火热。
《国际歌》是“硬梆梆”么?……它有着铿锵的节奏、有力的旋律,它表现的是一团火,一团要烧毁旧世界的烈火;它的音乐热情奔放、一泻千里、锐不可当;它使人精神振奋、情绪昂扬、百唱不倦;七十年来,它在地球的五大洲,在各种肤色的人们中间,在疆场和刑场,在监狱和街头,被人们以,种崇高的感情歌唱着。这是我们这时代中何其雄美的一种事物!
《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是“硬梆梆”的么?……这里有激昂的呼唤,有愤怒的喊杀声,但这不只是壮烈的口号,而是动人的艺术形象;这也是一团火,一团爱国主义的火,一团渴望战斗渴望解放的火!它是受苦受难的人们心里呕出来的声音。
《歌唱祖国》、《全世界人民心一条》、《一定要把胜利的旗帜插到台湾》是“硬梆梆”么?……这些歌曲,有一种豪迈的英雄气概,有一种坚定自信的乐观情绪,有一种排山倒海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解放了的人民精神面貌的写照,我们听来是多么亲切,共鸣又是多么强烈!
这一类的革命歌曲有一种共同的特点,与其说它是“硬”,不如说是战斗性。
战斗性——这是革命歌曲的灵魂,是与过去的那些所谓“艺术”歌曲根本的区别标志之一。能够认为表现这种战斗性很容易,只要把嗓门放大些,唱得“硬”一些就成了么?我看不然。如果我们不能体会人民群众的意志、决心,如果我们不能以革命者整个的身心在歌唱,我们就唱不好这种战斗性的革命歌曲。这一点在许多人中间一直有一种误解,甚至某些专业的歌唱家也有这利误解,他们总以为唱好这种战斗性的歌曲是很容易的,也不需要什么技巧的。他们唱了,但不很感动人。看来要把这种战斗性的歌曲唱好,还是要做许多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要掌握今天革命群众的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
革命的斗争生活是丰富多样的,所以反映这种生活的革命歌曲也是丰富多样的。
《十送红军》的曲调是多么优美!它把人民对红军依依惜别,语重心长的情绪完全表现出来了。这是在中国革命遭到严重挫折的时候,但在这首歌曲中听不到悲观绝望的调子,而是对革命寄托以希望和信心。
《码头工人》、《拉犁歌》等又是另外一种情调。它反映了工农的悲惨生活,它印着血痕和泪痕;它很沉痛,但引起的是愤怒,是仇恨,不是忍受,不是屈服。
《日落西山》、《延水谣》是反映革命斗争的爱情歌曲。这些歌曲中的音调是开朗、辽阔的,不是心胸狭窄,缠绵不休的。歌曲中歌颂的爱情是淳朴的,真挚的,但它服从于抗战,服从于革命斗争。
《游击队歌》是多么轻快、乐观;《在太行山上》是多么优美、舒畅;《黄河颂》又是多么浑厚、深远!……这些歌曲,同样富有战斗的精神,但不是什么“硬梆梆”;也有非常抒情性的曲调,但不是什么“软绵绵”。这些歌曲,完全可以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伴随着我们的劳动和休息,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提高我们的思想情操。
在这里不可能把革命歌曲的各种风格、各种特点都说完,但无论如何我总不能把它与简单、贫乏、枯燥这些概念联系起来,而倒是常常与相反的一些概念联系起来。这也许是一种“时代的偏见”吧,但这心情是应该可以理解的。我们既然生活在这一代,战斗在这一代,又怎能离开时代的标准去超然看待一切事物呢?革命歌曲的产生还不久,如果与旧时代的音乐遗产比较,也许它在艺术上还不是每一首都很成熟,可是革命歌曲中那些优秀的代表作品,象《黄河大合唱》,像聂耳的一些歌曲以及其他许多作品,完全可以侪于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之列,它们当之无愧。其次,更要紧的是:即令是还有一些艺术缺陷的革命歌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内容,是在任何优秀的遗产中难以找到的。
归根结底,又回到我们一开始讲的那些话上去:革命者的思想情感是非常丰富的,革命时代的生活斗争也是极其丰富的,革命歌曲就是它们的反映。我们首先要有革命的思想情感,才能自然地爱唱革命歌曲,才能将革命歌曲的丰富内容表达出来,才能唱出战斗性,才能唱出那火样的热情,才能唱出那充满信心的憧憬、充满愤怒的控诉、充满乐观的别离和充满崇高理想的爱情。能不能从革命的思想感情出发,可以说是我们正确估价和唱好革命歌曲的关键。否则,好的歌曲会看得平淡无奇,会唱得“硬梆梆”或“软绵绵”。这并不是说任何风格的革命歌曲都有一种定型的唱法,比如催眠曲,怎好唱出进行曲的效果呢?父亲参加游击队打敌人去了,母亲轻轻地摇着入睡的孩子,想着远方的战斗,想着摇蓝里的孩子将长成一个新的战士,这里寄托了多少言语难以表达的深情!把这唱成强烈的战歌,当然会令人觉得不真实,但如果唱得无限惆怅,哭哭冽冽,并认这为样才是优美动人,感情丰富,那会令人觉得更不真实,甚至只能说是一种歪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