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教仁之死
1963-08-16汝丰
汝丰
五十多年前,中国发生了一次巨大的革命运动,这就是辛亥革命。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腐败的清朝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是,这次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所以,这次革命最终还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为什么胜利了又失败了呢?这和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是分不开的。宋教仁之死,就是这种软弱性和妥协性的一个说明。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革命者,一个有才能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他看到清朝政府已经腐败到了极点,看到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横行霸道,压迫中国人民,深深感到国家民族危亡无日,抱着救国救民的决心,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04年,宋教仁和黄兴等一起在长沙创立了革命团体“华兴会”,并且被推举为副会长。这个革命团体成立以后,就决定在这一年农历十月清朝执政者慈禧太后的生日那天,在湖南发动五路起义。但是,由于起义计划被泄露,这次起义没有成功。参加起义的革命者被清朝政府到处追捕。宋教仁在国内无法存身,只好逃亡日本。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组织“同盟会”,宋教仁是一个积极的促进者和参加者。以后,他就追随孙中山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在南京建立了临时革命政府,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这是辛亥革命的伟大胜利。但是,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过程中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被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代表袁世凯看穿了。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对袁世凯抱有许多幻想,袁世凯就用一打一拉的方法,逼迫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物向他妥协,把南京临时大总统的权力骗到他手里,窃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宋教仁和许多资产阶级的革命家一样,他在当时并不认识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他认为,中华民国的招牌已经挂起来了,革命已经成功了,于是就浸沉在建设这个空有其名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梦幻之中。
袁世凯是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支持下的政治野心家,他所要的不是什么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独裁统治。当他上台以后,就开始集中权力,排挤革命势力,逐渐暴露出他的狰狞面目。当时迫切的问题,是通过革命手段与这个反动派进行斗争,把革命果实夺回来。但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袁世凯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仍然对他抱有幻想。他们提出了“新旧合作”、“朝野合作”的口号,指望通过所谓民主政治手段来限制和约束袁世凯。宋教仁就是这种消极主张的代表者。他特别热衷于选举活动,亲自游说长江各省,宣传说:“世界上的民主国家,政治的权威是集中于国会的,在国会里头,占得大多数议席的党,才是有政治权威的党,所以我们要致力于选举运动……”当时的宋教仁,十分迷恋于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政治,在阴险狡猾的独裁者袁世凯面前,只要合法斗争。然而,不消灭阻碍民主政治的反动统治势力,当然也就不可能得到民主政治。
为了在合法斗争中取得胜利和实现所谓“政党政治”,宋教仁又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为了使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占到绝对优势的席位,他又不分青红皂白,滥肆吸收党员,把许许多多投机政客、封建旧官僚,以及向来与革命为敌的立宪派分子都拉进国民党。这样一来,本来就十分松懈的同盟会,完全变成一个拼凑起来的烂摊子,很难发挥什么战斗力了。果然在国会选举中,国民党人多势大,表面上获得了压倒多数的胜利。于是,国民党人大为欢欣,并且宣称要以多数党的资格,成立一党内阁,而且预定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这时的宋教仁满以为经过议会斗争完全可以取得胜利,对资产阶级议会的幻想达到了狂热的程度。
宋教仁的这些活动,早已引起了袁世凯的注意。袁世凯因宋教仁在民众中有威望,曾经以金钱诱惑拉拢宋教仁,遭到宋教仁的坚决拒绝。袁世凯因此决心要拔除这颗眼中钉。当宋教仁游说各地的时候,袁世凯派遣暗探;随时密报宋教仁的行动。现在看到宋教仁的活动已经日益严重地威胁着自己的统治地位,就通过他的爪牙——内阁总理赵秉均和国务秘书洪述祖,秘密安排了刺杀宋教仁的阴谋。就在这个时候,宋教仁正风云一时,沿着京汉路南下,到湖南、湖北、安徽、南京、上海等地,到处发表演说,批评时政,抒发抱负。满以为胜利在望。1913年3月20日,这位年方32岁的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在他准备结束南下的宣传活动返回北京的时候,于上海车站被袁世凯派出的特务暗杀了。他临死以前,还留下一个遗电给袁世凯,对他抱着殷切的希望说:“望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会确立不拔之宪法,则仁虽死犹生”。他哪里知道,杀死他的正是他所殷切期望的“袁大总统”呢!袁世凯这时候还假仁假义给江苏都督和民政长发电报要追究凶手。在他的丑事被揭出来以后,为了灭口,他的爪牙北上领赏时,又在火车上被暗杀了。打击了自己的政敌以后,1913年4月,袁世凯就和英、法、德、日、俄等五国银行团签订了“善后借款合同”,借款二千五百万镑。利用这笔从帝国主义手中借来的军费和他一手培植起来的北洋军队,发动大规模的铲除异己的反革命内战。国民党这时候在南方还有一定势力,但是因内部很不统一,不过两个月,就被袁世凯打败了。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以后,一不作二不休,下令解散国民党,没收了四百多个国民党议员的证件。不久,干脆把国会也解散了。至此,宋教仁一心为之劳碌奔波极力宣传的议会内阁制也就这样结束了。
宋教仁之死,是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历史教训。他怀抱革命理想,一心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实行议会政治。他没有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受帝国主义残酷压迫的国家,走过去西方资产阶级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当反动派袁世凯篡夺了政权,他又企图不通过革命的手段,而是单纯地企图通过“合法”的方式实现民主政治,这就更是一种可悲的幻想。宋教仁之死,再一次证明了阶级斗争的这条规律:任何反动统治阶级是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