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对待家庭亲属的思想影响

1963-08-16杨秀

中国青年 1963年18期
关键词:剥削阶级亲属资产阶级

杨秀

一个关口

我们一般人都有自己的家庭,都有自己的父母、兄弟、亲属。在我们社会里,青年的成长,主要是靠党和国家的教育。但在这中间,家庭亲属的思想熏陶,也起着重要的影响。

革命的家庭亲属可以给我们许多革命的教育,劳动人民的家庭亲属也往往可以培养我们有很多优良的思想品质。但是,也有一些家庭亲属,主要是属于剥削阶级的家庭亲属,却会向自己的子女灌输各种旧意识,阻碍青年的思想进步。例如《中国青年》的一封读者来信就写道,上海有个资本家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东北工作,他的父亲就接二连三地去信叫他回上海,说是东北又苦又冷,上海条件好,家里生活又舒适,何必非要在外面工作呢?还有,江西有个知识青年,下放到农村人民公社担任了养猪工作。他的哥哥姐姐都是共产党员,知道他下放农村,很高兴。姐姐为了鼓励弟弟在农村生根,做出贡献,还特地趁假期带着子女到他那里去住,对他进行了很多帮助。可是这个青年的岳母却非常不满女婿下农村,口口声声地说:“我女儿本来是要嫁大人物的,现在嫁了个养猪郎,真丢人啊!”她挑唆女儿闹离婚。而女儿也发生了动摇,觉得跟又脏又累的养猪郎在一起,这辈子没有指望了。最后他们离了婚。但是这个青年并没有因此灰心消极,他已经对工作发生了热爱,结合养猪,他钻研畜牧学,觉得劳动在农业生产战线上,前途是广阔远大的。

这些事例向我们提示了什么呢?这就是:在我们的家庭亲属中,往往有资产阶级和无产级阶两种思想尖锐地对立着,家庭亲属的无产阶级思想可以大大激励我们青年沿着革命的康庄大道迈进;而家庭亲属的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则是阻滞我们进步的一股力量。能否正确对待家庭亲属的思想影响,这是青年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关口。过好这一关,确实很重要。

正确对待家庭亲属的思想影响,过好家庭亲属关这对于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来说,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解放以前,一些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青年参加革命,要受到亲属的重重阻挠。因此当时这些青年要参加革命,首先就必须以很大的勇气与家庭决裂,背叛剥削阶级,和家庭作斗争。一些青年就因为能够胜利地过好家庭亲属这一关,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的队伍,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成长为革命战士。但是那时也有一些青年,因为没有过好家庭关,在家庭亲属的压力下屈服,不敢参加革命。他们庸庸碌碌,颓废潦倒,一无所成,有的甚至被万恶的旧社会溶化,吞没,走上了堕落的道路,因而葬送了自己美丽的青春,毁坏了个人远大的前途。

比起全国解放以前,今天的情况有些不同了,但如何对待剥削阶级家庭亲属的思想影响,仍然是一些青年成长道路上的重要的关口。解放十多年以来,由于我们党对剥削阶级不断进行教育改造,不少剥削阶级家庭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但是,剥削阶级分子的改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主义时期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也必然在剥削阶级家庭亲属中得到反映,家庭亲属,这往往仍然是资产阶级思想侵蚀我们青年的一条渠道。比如从前面两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到,那个资本家要儿子不服从革命的需要,跑回上海,躺在安乐窝里混日子,这就是在散播资产阶级享乐思想。他的儿子如果真的听了家里的话,怎么会有出息?同样的,那个青年的岳母,鄙弃农业劳动,看不起“养猪郎”,这也是一种资产阶级的丑恶思想。她的女儿如果一味让家庭牵着鼻子走路,最终也会被资产阶级思想所腐蚀。这样的青年怎么能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又怎么能得到美好的幸福?因此,注意和家庭亲属的不良思想影响不断地作斗争,这仍然是我们今天的青年所不能忽视的一项严重任务。

和剥削阶级家庭划清思想界限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有些青年是缺乏清楚的认识的。比如有的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青年就不大警惕家庭的形形色色的丑恶思想影响。他们认为:“解放已经十多年,我的父母虽是地主,但他们都和社员们一样参加劳动了,没有什么问题了。”“我的父亲过去虽是资本家,但他现在是国家职员了,靠劳动、工资吃饭,和职工们都一样了。”

有这些看法,显然地说明了有些青年同志还需要大大增强阶级斗争的观念。正如前面所说,目前我国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还在时起起伏进行着,剥削阶级和无产阶级争夺青年的斗争是很激烈的。就就拿已经被打垮地主阶级来说,他们之中有不少的人不甘心于本阶级的死亡,一有机会就蠢蠢欲动,妄图死灰复燃,夺回自己已失去的“天堂”,重新爬到人民的头上。“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们不是可以看到有的顽固的反动地主分子,至今还怀着强烈的阶级仇限吗?他表面上虽然俯首贴耳。参加劳动、但背地却咬牙切齿咒骂革命,想方设计争夺青年。有的地主分子就常常指点自己的子女说,哪些田地原本是他家的,哪座房屋原本是他家的,要子女记下这笔账,梦想将来变了天好报仇。如此等等那一再提醒我们,出身于反动阶级家庭的青年,今天一定还要注意站稳人民的立场,彻底地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继续与反动思想作坚决的斗争。我们如果看到地主参加劳动了,就以为他们都变老实了,而放松了阶级警惕,那就不能很好地监督地主分子的改造,反而会使自己发生丧失革命立锡的危险。

至于资产阶级,他们虽有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积极性的一面,但是阶级的本能却往往促使他们顽固地散布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我们姑且抛开少数不法资本家如何罪恶地唆使子女为非作歹,投机取巧这些情况不谈。就是一般的资本家,尽管他们已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穿上了干部服,当了国家职员,并且这些年来在党的教育下,在思潮上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要改选好他们的思想意识,那是一个脱骨换胎的过程,决非短短几年功夫可以见效。他们的人生哲学、生活方式、意识习惯,以及对待许多问题的看法、态度,不能不常常反映出资产阶级的思想观点。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成年累月和自己的父母亲属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自然容易不知不觉地沾上许多资产阶级的思想灰尘。何况资产阶级总是要按照自己的阶级意志来塑造下一代的。在前途、婚姻等切身大事上,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分子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要以资产阶级的思想愿望来指引青年。我们前面所举的例子就是证明。因此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的青年如果在家庭亲属问题上模糊了阶级观点,那就会受到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甚至走上歧途,毁坏自己光明幸福的前途。我们一定要注意划清思想界限,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加强自己的思想改造才好。

对亲子之爱要有分析

有的青年不注意克服从家庭里所受到的坏影响,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认为,“天下无不爱儿女的父母,父母总不会愿意儿女学坏,,总是愿意儿女好的,怎么会用坏思想害我们呢?”而有些父母要子女听从其意志,不顾革命利益的时候,也常常口口声声地说:“我是为你好。”“难道做父母的还有害子之心?”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要有正确的认识。

爱,从来不是抽象空洞的,它具有阶级性。对子女,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爱法。在好坏的问题上,不同的阶级也有不同的标准。在无产阶级看来是好的,而剥削阶级则往往不以为然,反之也是如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这种情况在剥削阶级对待子女中是并不少见的。我们看看有些资产阶级家庭,他们常常视子女为私有财产,要子女按照他们的意志去行动。他们把子女圈在家庭里,不让去经风雨、见世面,接受革命锻炼;或怂恿子女求名求利,贪图享受。当子女不顺从的时候,他们就视为“不肖”,用软的硬的方法去引诱、逼迫青年。这种爱法难道不是在贻误子女吗?青年一定要认识,只有我俩党才是真正热爱青年的,只有按照党的教导,根据无产阶级思想办事,青年才可能员正学好。关于这,我们从上期《中国青年》报道的解方将军教育子女的故事也可以看得很清楚。解方将军从不把子女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是按照党的要求,把子女当作革命接班人来培养。他的次子解伟同志过去有当大少爷的思想,对这,解方将军夫妇就严格地进行教育,毫不姑宽。他们不让解伟乱花践,要他好好上学,到农场劳动,当工人。这看起来似乎是“无情”,但“道是无情却有情”,却是最高尚的爱,解伟同志因此就终于得到了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青年对于父母家庭亲子之爱,一定要作阶级分析,我们切不要被天伦之情所蒙蔽,两忘记了阶级观点,不看看父母亲属的爱是什么样的爱,是在用什么标准来要求我们。

当然今天大多数资产阶级亲属都有了程度不一的进步,如果他们的意见不违反党对我们的教导,也不能说一概都不能听。但是他们错误的意见、思想,我们一定不能接受。在这个问题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依靠党,听党的话,按照党的指示办事。我们坚持做到这一点,就能够头脑清醒,明辩是非,这样才能更好地抵挡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同时,对待资产阶级父母亲属的错误思想,我们要依靠党的力量,对他们作工作。对于少数亲属的反动思想、不法行为,青年要站稳立场,坚决斗争。对于大多数顾意进步的父母亲属,应该坚持原则,依靠党的领导,耐心说服帮助他们。

劳动人民子弟所应该注意的

至于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的青年,他们可以从家庭得到不少好的教育,尤其是老工人的家庭,贫、下中农的家庭更是如此。这些家庭的长者,由于过去受阶级压迫很深,饱尝旧社会的辛酸,所以今天一般都有较高的阶级觉悟,他们身上有着许多宝贵的思想品质。对于这种家庭出身的青年来说,主要的就是不要忘本,要多听从父兄的有益教导,学习长辈的优良思想作风。这样我们才能得到更快的成长。但是由于几千年来剥削阶级思想的泛滥流毒,有些劳动人民家庭亲属也难免会或多或少地沾染上旧的思想意识,不能一下子根除。比如胡万春同志近著的《家庭问题》这篇小说,就反映了这种情况。老工人杜师傅有良好的家教,他的小儿子福民从中等技术学校毕业,他坚持要儿子先去劳动,做一个工人,锻炼自己成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但杜师傅的老伴福民娘对儿子却有些溺爱。她“望子成龙”,觉得福民在中等技术学校毕业,是技术员了。就应该比工人高出一等,不应该参加体力劳动。否则就不是让子成“龙”而且成“虫”了。福民沾染了些坏习气,好虚荣,讲打扮,生活铺张,杜师傅看不惯,福民娘却认为儿子是个有知识的人了,吃好穿好理所当然,她不时给儿子钱花,因此就助长了福民追求享受的坏思想。这样的事例就说明,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的青年,固然往往可以得到好的家教,但也还是要注意家庭亲属可能有的不良影响。在家庭生活里我们也要以无产阶级思想为准则去识别事物,判断是非,开展必要的思想斗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阶级觉悟,培养自己有劳动人民的优秀品德。

猜你喜欢

剥削阶级亲属资产阶级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English Abstracts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狗也怕醉汉
精神分裂症患者一级亲属认知功能调查
毛泽东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批判汲取
第一支资产阶级军队的创建者——克伦威尔
俄国资产阶级军事改革家——米柳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