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发图强的好榜样

1963-08-16苏醒江涵

中国青年 1963年22期
关键词:老工人厂里沈阳市

苏醒 江涵

在我们这一时代里,出现过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出现过永远保持革命本色永不变质的好八连;现在,又出现了一个高度发扬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的沈阳市群众技术协作活动,这实在不是偶然的现象。

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给我国人民造成了暂时的困难。当时,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和现代修正主义对我们的暂时的困难,不仅幸灾乐祸百般嘲笑,还组成了喧嚣一时的反华大合唱,乘机从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对我们千方百计施加压力。面对这种情况,是在党的领导下,更高地举起三面红旗,奋勇前进呢?还是在压力面前低头,在暂时的困难面前退缩?这对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不能不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正是在这样一个时候,沈阳市先进生产者挺身而出,自觉地发起了群众技术协作活动。他们在这一活动中,充分表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坚定性,表现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决心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气概。

这个高度发扬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的群众活动,场面十分伟大,内容非常丰富;这里,只是通过一个青年工人吴大有在这一活动中的表现,向读者作一简括的介绍。

一定要争这口气

气体压缩机厂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吴家柱,拖拉机厂的车工林海峰和高压开关厂的青年车工吴大有,都是沈阳市著名的工业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他们三个人非常关心国际国内的形势,时常在一起讨论生产上的问题,交流彼此的经验。一九六一年六月在一次先进生产者的会议上,他们听到了党的关于奋发图强、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号召。他们振奋起来了,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我国人民遇到暂时困难的时期,体现一个劳动模范和共产党员的先进作用?

这一天晚上,在吴家柱家里,他们围着一张圆桌,又热烈地议论起来。当时,吴家柱激动地说:“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可以从物资上、技术上封锁我们,但是工人阶级的意志和智慧是封锁不了的。我们都是党培养出来的劳动模范,可不能辜负党的培养,应该带头组织起来,和困难作斗争。依靠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够把祖国建设得更富强。”

吴大有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他经常注意从毛主席著作中,汲取精神力量。每当他想起毛主席的教导,心里就觉得特别亮堂。现在,他又想起了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中的一段话:“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人民不但可以不要向帝国主义者讨乞也能活下去,而且还将活得比帝国主义国家要好些。”这是多么响亮的声音啊!他想到目前国家所处的形势,不正需要人们有这种革命的志气吗?听到吴家柱的话,他不禁大声地说:“是啊,我们一定耍争这口气,也一定能争这口气”林海峰也说:“我们一定要做无产阶级的硬骨头。”

他们取得了一致意见:应当继续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他们共同研究了沈阳市的技术革新情况,都感到各厂之间互不通气,技术交流不够。决定先从三人做起,互相交流先进经验,进行技术协作,以突破彼此工厂里生产技术上的难关。

要革命,就不能怕牺牲

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一天的工作结束了,该是工人们休息的时候了。但是,吴家柱、林海峰和吴大有这时却更加忙碌起来。这些天来,每天下班后,他们都要到吴家柱家里碰头,一面交谈各厂的生产关键,一面就交流三厂之间的先进经验。

林海峰提出,他们厂有几种拖拉机零件,研磨程度要求很高,质量一直达不到耍求;吴家柱就把自己创造的震动研磨机介绍给林海峰,还帮他做了一台,解决了林海峰厂里的生产老关键。吴家柱厂里因为缺乏打砂轮的金刚石,有好几台磨床都不能开动。吴大

有厂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林海峰听说后,马上就把自己厂里利用废硬质合金刀头代替金刚石来打砂轮的经验介绍给他们。果然,吴家柱、吴大有使用了这个方法后,很快就使他们厂里的磨床恢复了生产能力。吴大有在刀具方面比较拿手,吴家柱和林海峰领着几个工人到吴大有厂里,一下就学会了十几种先进刀具,提高生产效率一倍多。他们从实践中,深深体会到组织起来的好处,因此,越发感到应该干下去。不仅三个人干,还应当有更多的人一起来干。

于是,他们一个人一个人,一个厂一个厂地进行了串连。通过打电话、写信和串门的方法,首先向自己认识的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作了宣传。同时,看到哪个厂子有先进经验,就到哪个厂子去学习,学习之后,哪里需要就主动上门推广。

在这些日子里,他们三个就像卖膏药似的走街串巷,访师问友,到处宣传、请教。吴大有一下班,就背着他的刀具,去各厂表演。林海峰也背着他自己创造的“滚珠涨胎”,到处找熟人传播。他们为了扩大技术协作的队伍,几乎牺牲了自己所有的休息时间。

就这样,不多日子他们就串连到二十多人参加了他们这个技术协作活动。为了一些难解决的技术问题,必须邀请一些有专长特艺的老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参加,他们就先上门主动帮助人家解决生产关键,然后才邀请人家参加活动。一开始,人家还以为他们来帮助解决问题,是想要点什么呢。但他们却说:“咱们都是工人阶级,都是社会主义企业的,帮助解决问题,是对国家有好处,我们什么也不要。”沈阳铸造厂的铸造老权威郭金山师傅一听,很是感动,立刻自动报名参加了他们的活动。

当然,他们的工作是相当辛苦的。由于技术协作活动都是利用业余或假日来搞,吴大有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吴大有的家住在工人新村,从工厂到家骑自行车也要四十多分钟;每天下班后,他都得先到吴家柱家里去碰头,然后还耍跑到需要协作的工厂去解决关键问题,因此,回到家时往往已经是深夜了。

有一天,吴大有和吴家柱约好,下班后要去皮革综合厂帮助解决塑料鞋底的关键。可是偏巧这一天的早晨,爱人再三耍他早点回去买东西。这可怎么好呢?是回家呢还是去搞技术协作?下班后,他骑上自行车就往回家的路上走去。快到家了,他忽然刹住了车,问自己:这样做对吗?我能为了个人一点小事而不顾广大人民穿鞋的需要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这么一点个人利益都不能牺牲,又怎能为革命作出更大的贡献呢?他越想越觉得自己的行动不对头,于是,调转车头,又直奔皮革综合厂去了。

但是,生活不断地向他提出尖锐的问题。一九六一年末,吴大有为了解决厂里的两项生产关键,白天黑夜都在车间里忙。而这时正好是他爱人的临产期。当时吴大有思想上有过斗争:是坚持工作呢?还是回家照顾爱人呢?他知道,向领导请假,一定会得到批准。可是他想,怎能因为个人的私事误了厂里的生产呢?于是他就委托师兄弟杨德永同志,代他照顾家事,把爱人从产院接回来。

家里多了一个孩子,矛盾也就更突出了。那时,吴大有一下班,先得回家,给爱人做好饭,才能出去搞技术协作。一个星期还有三个半天要上业余大学,真是忙得他不可开交。天天如此,日子久了,爱人就有了意见,埋怨吴大有不体贴她,不能多帮她做点家务事。后来,甚至怀疑他生活作风上有问题。……

吴大有能理解爱人的心情,自己内心对她也有几分歉意。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下班后回家守着爱人,就算是幸福了吗?如果大家都这样,那还谈得上什么奋发图强,建设新世界呢?吴大有明白,决不能这样做。他相信自己的行动终将取得爱人的谅解。他向党支部作了汇报,得到党的有力支持。党支部专门派了一位同志对他爱人进行了解释,使她消除了误会,并对吴大有的活动积极支持起来。他们夫妻二人在新的基础上更加互敬互爱了,双方都感到了无比的幸福。

六请“刀具大王”

技术协作的队伍,一联十、十联百地逐步扩大了,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这一活动受到了党的重视,沈阳市总工会帮助他们总结了前一段的工作,

并且帮助他们召开了会议,建立了组织,推选出吴家柱、王凤恩等十七个人,组成了沈阳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厂际群众技术协作活动委员会。从此,这一活动就更加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向前发展了。

技术协作活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他们的办公室里的电话整天响个不停。有的找他们解决生产关键,有的请他们介绍先进经验。这些先进骨干,不管哪里来找,都是有求必应,一帮到底。生产上一些长了胡子的“大老难”,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正在一个个地被攻克。

鼓风机厂的老工人王永锡,已经几次找过吴大有,请他们帮助解决该厂生产上的主要关键——不断屑问题。原来该厂要将八吨重的钢材车成六吨重的轴盘,这种钢材韧性很强,车下来的铁屑宛如一条盘旋不断的长蛇。铁屑锋利无比,又爱无规则地乱拨刺,易出人身事故。为了安全,操作的工人,即使在挥汗如雨的三伏天,也得穿着长袖工作衣和包到脚面的厚裤子。

吴大有虽然是个车工,但他的技术还对付不了这个“大老难”。怎么办呢?吴家柱告诉他,还得去请教有经验、有绝招的老工人出来解决。

哪里去找呢?一天晚上,他忽然想起一九五九年冬天和自己一起参加辽宁机械工业技术表演观摩队的金福常老师傅来。金福常老师傅是重型机器厂的八级工匠,据说他有十七把宝刀,又掌握磨刀的绝招,抓起一把铁屑来,他就能判断出刀具的几何形状、角度、方向、变形和大小,一向被人称为“刀具大王”。如果这位能工巧匠被请出来,问题就不愁没法解决了。

正是金风送爽的九月天,吴家柱他们准备组织一个技术交流会,决定让吴大有去请金师傅来参加。

中午一下班,吴大有饭也顾不得吃,骑上车子一口气跑到了金师傅的工厂。他热情地介绍技术活动是怎么回事,告诉金师傅青年工人很想和他见见面。金师傅说:“我会啥,我去看看学学还行。”

吴大有没想到,这么一位高手一请就应承下来,分外感到高兴。

开会那天,吴大有老早就站在门口等候,不料从下午一点等到五点,也没见金师傅的影子。他根本没想到金师傅会失约,而总在反问自己:是不是把开会的地点和时间说错了,让金师傅扑了空?他为自己没做好工作而感到不安。

不久,市文化宫组织技术交流会,又决定让吴大有第二次邀请金师傅来参加。吴大有给金师傅打了电话,他当时答应得挺痛快,到时却依旧没有来,害得吴大有又白等了几个钟头。

时间进入初冬,在一个落过小雪的下午,吴大有第三次去请金师傅。这次金师傅对吴大有开门见山地表明了态度,说他不是劳模,不配参加技术协作活动;身体不好,也不便于参加这种活动;又怕出去以后丢丑、栽跟头……。吴大有一片诚心来邀请,却遇到金师傅的断然拒绝,他真想就此离去。但是鼓风机厂工人兄弟遭受铁屑威胁的情景,又在他脑中浮现出来。于是他又婉言相劝,直说得唇干舌燥,金师傅才勉强答应去看看。

到时,吴大有一下班就来到铁西广场,等候金师傅。他靠在一盏路灯下面,紧紧盯着来往骑自行车的行人。一个多小时过去了,金师傅还没有来。这时雪花儿在飘,冷风刺骨,挨冻他例不在乎,但金师傅又一次爽约可实在使他伤心。他反复地想:几次说来都不来,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这晚,小伙子气得连晚饭都没吃,找到了吴家柱和王凤恩同志,一句话也没说出来。两位劳模懂得大有的心,也体谅他的辛苦。他们亲切地安慰了他,接着又鼓励他:“大有,别灰心,更不能急躁。老工人都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特别是技术高的老工人,遇事都要想一想。我们一定耍有耐心。”听了这些语重心长的话,吴大有重新增强了信心。是啊!任何革命工作都会遇到各种困难。一个共产党员,在困难面前怎么能打退堂鼓呢?

深夜,万籁俱寂,吴大有又反复阅读了毛主席《关于重庆谈判》中的一段话:“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毛主席的教导,使他获得了力量。他更明确了重担子应该由党员来挑、劳模来挑。

吴大有在继续经受着困难的考验。

严冬到了,吴大有第四次去请金师傅,结果还是落了空;第五次去请,又是应而不见。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到了一九六二年二月,技术协作委员会让吴大有第六次去请金师傅。这一次,在去以前,他先在电话中和金师傅打了招呼,知道金师傅每天下班就回家时,他心里有底了。一下班,蹬上车就向重型机器厂奔去。

西北风刮得挺紧,天气出奇地冷。大有站在重型机器厂附近的火车道旁,等候金师傅。狂风扑来,咬得他手脚又痛又麻。大有不停地在原地蹦跳着。好容易看到金师傅走来了,连忙迎上前去叫了两声。小伙子的诚心,深深感动了金师傅。他热情地把吴大有带到家里,并让老伴给大有沏糖水喝。殷勤的招待,使吴大有摆脱了拘束。这时金师傅的心又何尝平静!自从吴大有闯进他的生活以后,挑起了他的多少思绪!他一再问自己:都是工人阶级,为什么他们对党的事业那样忠心耿耿?都是同样的处境,为什么他们那样

不辞劳累,不计得失,到处奔走?他激动地问着、想着,最后找出了答案:他们有一颗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红心。但自己呢,却被种种个人得失包围着。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要做真正的工人阶级,同他们一起,承担起革命和建设的重任。他把深藏心底的想法,激动地向大有倾吐出来:“大有啊,你一次两次这么耐心地来找我,是看得起我。这些日子,我想得很多,自己感到挺不舒坦。你来了那么多趟,跑酸了腿,说干了嘴,风里雪里的,可我……”金师傅难过地低下了头。吴大有看到金师傅这样激动,连忙说:“这些事你也别往心里去。我把你看成父亲一样。”同时还检讨自己,对老师傅尊重不够。最后金师傅说:“过去那些事都别提了,只要你们不嫌弃我,我愿意跟着你们一起干。”

金师傅投入技术协作活动了。在吴大有陪同下,他亲自到鼓风机厂认真地观察、研究了不断屑关键。他深夜不寐,突击画图,没用多久就制成六种刀具。他们到鼓风机厂试验的那天,厂长、工会主席、工人们都涌进车间,顿时围得水泄不通。金师傅这时像身经百战的老将,沉着地指挥着吴大有和另一个技术员刘成捷上刀、换刀。第一把刀,刚车了几转就迸断了。第二把、第三把效果好起来。厂长和工人都满意地赞叹着。但金师傅却沉着地让他们继续换上第四把、第五把、一直到第六把刀具。到了第六把,车下的铁屑完全变成了银灰色的碎沫!“长蛇”再也不能为祸了,全厂一片欢腾。

“雪球”越滚越大

电焊方面的难题,一个接着一个地提出来,但技术协作委员会就是缺少这方面的能工巧匠。一天,吴大有和厂里的孙师傅聊天,发现本厂的吕德顺老师傅原来是个焊接专家。可就是因为他有一付倔脾气,还有对钓鱼这一癖好的过分迷恋,所以使他的技术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人们都知道,吕师傅一到假日,不论刮风下雨,总是扛上鱼竿,背上干粮,出去钓鱼;有时不惜乘火车跑出一、二百里之远,寻觅钓鱼胜地。每当他兴尽归来的时候,常常是一身泥水,满脸倦容。老伴好心劝他,他却说:“你看我解放前钓过鱼吗?那时节,一天累得浑身疼,穷得叮当响。解放后,我才有了钓鱼的权利。你还瞎叨咕什么!”朋友劝他也一样,从此“钓鱼迷”就出了名。

吴大有深知,请出这样的人来并不容易。但是革命工作需要,再困难,也得请。根据吕师傅的脾性、爱好,他经常到吕师傅那里聊天,谈心,不久,他们俩就交上了朋友。

吕师傅很喜欢吴大有,说他仁义、好学,他把大有当作自己亲密的朋友,经常向大有倾诉在旧社会的苦难遭遇。伪满时期,在烈日如火的炎夏,他站在滚烫的高炉顶上焊活;风雪交加的隆冬,他拖着一双露出脚跟的破胶鞋,在几丈高的焊架上工作。老工人深深感到:只有尝到黄连苦,才更懂得冰糖甜。吴大有也才懂得,原来在老师傅的绝招后面,还包含着那么多辛酸的内容。他从老工人那里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老工人也从他身上增强了对未来的信心。有一次,吴大有问他为什么还不参加技术协作活动,老师傅笑了:“过去我不参加,是我对有些青年有意见。在旧社会,‘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今天呢,有些青年人,学了一点技术,就瞧不起老师傅了,有的当面叫师傅的名字,还给师傅起外号。这不又是‘教会了徒弟,气死了师傅吗?可是话又说回来,青年人也不完全一样,像你虽不是我的徒弟,可比徒弟还看得起我。今后我一定参加了!”

从此,吕师傅放下了钓鱼竿子,忽然变成了“革新迷”。人们看到,在技术协作的群众行列里,又增添了一名身经百战的老将。他积极帮助各厂解决有关电焊方面的技术问题,特别帮助沈阳电业局解决了铜铝焊接的老关键,使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水平,来了个飞跃!

吕师傅在和先进人物相处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和教育,他决心向他们学习。

有一天,他忽然想起了三十年前驰名东北的杨家

三兄弟。他们是自己师傅的师兄弟,都有三十年的焊接工龄,个个都掌握一手绝招。他觉得应该学习吴大有,也把他们请出来。于是,他撇开了以往的自尊心,东访西问,到处打听“杨家将”的下落。下落打听到了,他决定亲自登门去请。

那一天,吴家柱、王凤恩、吴大有也都去了。这位年近五十的吕师傅一进门,就按照过去的老规矩,以徒弟的身分,恭恭敬敬向自己的师傅鞠了一个九十度的深躬。大家看了,不禁深受感动。

杨家三兄弟被请出来了。这又是一件大事,矗动了当时的沈阳市。

杨家三兄弟又以吕师傅为榜样,各自请出了他们所认识的老工人。

就在这同时,吴家柱、吴大有、林海峰又相继请出了“象棋迷”、“戏迷”、“钥匙大王”等五十多名有专长特艺的老工人。

他们的活动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了。

一九六三年四月,为了展示一下老工人的绝招,组织了一次精彩的焊接技术表演会。那天,沈阳市许多工厂的工人,齐来观摩,真是人山人海,盛况空前。焊接老工人个个精神抖擞,表演了最拿手的绝招。李贵老师傅的大料气割,更使全场矗动。过去断裁一个三百米厘元的大料,一般需要一个半小时,用掉两瓶半氧气,现在,这位老师傅在三、四分钟以内,仅用半瓶氧气,就轻易地切下一块四方的大钢锭,简直像切豆腐一样,又轻快、又整齐,博得了“削铁如泥”的赞誉。

这些老工人的高超的技术,在青年工人中间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学习技术的热潮掀起来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工人被吸引到技术协作活动中来。全市有万名“高徒”拜了“名师”,其中两千五百余名青年学到了许多绝招和妙艺。有的为了听老工人传授技术,每次坐电车要坐两个终点站、往返四十余里,从不间断;有的过去被人家称为“球迷”、“扑克迷”的,现在变成了“学习迷”、“革新迷”了。有个小伙子为了赶去听老师傅讲课,从业余文艺演出的舞台上下来后,没有卸装,就满脸油彩去听报告了。

共产主义的大熔炉

两年来,沈阳市的群众技术协作活动队伍,从三个人发展到二万八千多人,从三个厂发展到三百七十多个厂。参加的人员,也由工人发展到工程技术人员、大学教授、科学研究工作者。他们先后帮助三百七十个企业,解决了九千三百余项生产关键。

他们在技术协作活动中,充分表现了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沈阳市有个贵和拉链厂,技术水平一直很低,质量总也过不了关。后来,严重到厂里积压了四万多条拉链,成了对工厂的极大威胁。为了提高技术,这个厂曾经从上海请来一个技师。但是,原来这个技师是资本家出身的,他不仅没有解决厂里的生产关键,反而使工人们受了一肚子气。他技术不高,提出的条件却不少。每月工资相当高,一定要按南方习惯吃大米;借口生活不习惯,处处要人照顾。工人们为了保住工厂,把最好吃的东西都留给这位技师,还轮流值班服侍他……。这件事被林海峰知道了,他决定帮助这个厂技术过关,每天一下班便和空压机配件,厂老工人贾宝忠及其他几个工人,主动上门帮助这个厂解决技术上的困难。结果,他们给拉链厂做出二十多套模具,又用废料装置了一台刷光机,使该厂由手工操作转为机械操作,由十二道工序,简化为七道工序,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现在这些产品,不仅在沈阳赢得了荣誉,而且还远销洛阳、武汉、兰州等地。工人们的政治觉悟和技术水平普遍提高了;生活福利也大大改善了。他们感激地说:“技术协作活动救活了我们的工厂!”

他们在技术协作活动中,高度发扬了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在全国劳动模范王凤恩带头协助下,他们替沈阳市电信局制造出了过去一向靠进口的印字轮,使局里四十八台收发报机又转动起来。原来,这个局里有四十八台进口的机器,因为印字轮磨损了,只能收不能发,所以都变成了瘫痪。由于印字轮的磨损,还曾造成一次电报差错。某地一位干部,给他父母拍了一份电报,说:“儿×月×日归”,结果却被误为“儿×月×日亡”。一字之差,造成了一场很大的虚惊!别看印字轮是个小零件,我国当时还无法生产,进口更是困难。这是个复杂活儿,需要包括冲、车、磨、旋、钳、热处理等许多工种,要解决这个“大老难”,委实不易啊!但是,王凤恩知道这件事后,就想,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情是人干出来的,难道中国过去造不出来,今后还永远造不出来?他就在技术协作委员会上提出了这个问题。大家表示一定要奋发图强,制造出中国的印字轮来,和资本主义国家比比高低。于是,他们挑选出五名最优秀的青、老工人和技术人员,采取了领导、专家和群众三结合的方法,立即投入解决印字轮关键的战斗。三次试制都失败了,不是变形,就是表面不平,再就是字体不清楚。但他们还是一次比一次摸得准,一个比一个做得好。经过反复地研究、试验,最后终于基本上达到了质量要求。

他们在技术协作活动中,充分体现了不图名利、不计报酬的共产主义风格。有人这样问过他们:“你们在业余时问去帮助别人,解决一个问题有多少收入?”他哪里知道,他们连人家的一根冰棍也不肯吃。一九六二年初,王凤恩、吴家柱、林海峰、吴大有和十来个人替沈阳市皮革综合厂解决了塑料焊接的关键,使这个厂出产的塑料底压式鞋充分满足了群众的需要。厂里的领导和工人,简直抑制不住感激的心情,一定要送给他们每人一双鞋。他们立刻谢绝了。但是,厂里执意要送,后来急了,说:“按成本费收你们的钱,总可以了吧?”回答仍然是不能这样做。厂里领导没了法子,最后说:“那就请你们帮助试穿吧。这是我们厂里老规矩,每出一种产品,都先请人试穿,以便检验质量。过去都是请三轮车工人和搬运工人试穿,因为他们穿鞋的磨损率大。这次就劳你们的驾试试吧,你们成天跑来跑去,鞋的磨损也够大的了。”话已说到这样地步,但仍然被婉言谢绝了。最后,厂里领导找到了市工会主席,请他帮助说几句话,让他们接受全厂职工的心意。市工会主席自然了解王凤恩、吴家柱等人的品质,也笑了笑,说:“他们不肯收,我说也不行!”这个厂里的工人十分感叹,说:“人,就那么不一样。有的人,你不给他,他还伸手呢;有的人,给也不要!”

是的,沈阳市这个技术协作活动,已变成一座革命的熔炉,锻炼着无数意气风发的人们,走上又红又专的道路。它不断地推动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也不断地砥砺着共产主义新风尚的形成。投身在这一活动中的人们,正把我国人民自力更生的决心,真正化为奋发图强的实际行动!

猜你喜欢

老工人厂里沈阳市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基因工程菌有什么本领?
倪进明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想唱就唱病
造蜂窝煤的老工人
生意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