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青年同志谈毛主席的“词六首”

1962-08-16藏克家

中国青年 1962年11期
关键词:军阀毛主席红军

藏克家

毛主席的《词六首》发表以后,真是人人兴奋,个个欢腾。许多青年同志,把它从报纸上剪下来保存起来,有的抄录在珍重的小本上有的一遍又一遍的吟诵,把它牢牢地记在心头。《中国青年》的编辑同志向我转达了青年同志的一个愿望,希望我写篇读后感,帮助他们了解毛主席新发表的这六首旧作。我踌躇了。因为郭沫若同志还有别的同志以及我个人都已写过文章,意思差不多巳经说尽,再写也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添加了。可是他们坚持一个理由:青年同志们的理解力差些,希望以他们作对象,写篇深入浅出的文章。这理由是有说服力的。“深入”谈不到,就来篇“浅谈”吧。

这六首词,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胜利的作品。篇章虽然不很大,但它所表现的丰富内容,它所反映的红军和广大群众的意志与情绪,它所发扬的作为革命领袖又是诗人的指挥若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好似大幅油画,灼灼耀人眼目,动人心魄。它可以称得起是气势宏伟的史诗,可以给写战争题材作品的同志们以极大的利益和启发。在第一二次反“围剿”的时候,敌人的兵力比我们人,可是从词句里却处处看到我方军民的坚强决心,必胜信念,而敌人是外强中干,处处被动,立于必败之地。所以能够有这种气概和信心,并不是全凭主观希望而是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基础的,我们一读当时毛主席的许多理论文章,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等,就可以得到印证。

毛主席把三十年前的作品公诸广大读者的时候,正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的前夕,这就格外有意义,也格外叫人高兴。毛主席不但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武装了中国作家,使创作得到空前的繁荣与发展,他还以伟大诗人的身份,凭自己的诗词,使中国的文坛生色增光。他在这六首词的前面,有几句序言,字数寥寥,意义却极深厚。毛主席这七句、五十六字的小序,有意义,有情感,有风趣。“在马背上哼成的,通忘记 了”这两句话含义就极深。它表现了革命领袖人物的镇定自若,也表现了他诗人气质和文艺兴趣的浓重和高尚。他的这些表现了一个时代面貌的大作,是由于有了革命斗争的丰富经验和真实情感,在一吐为快的,心境下承兴“哼成的”,既不是没有生活经验关在屋子里空想着写出来的,也不是有了这份经验,手里握着笔,仔细从容地从事推敲,以便写成作品发表的。这情况真是马上吟成无纸笔,根本没想到发表的问题,所以事后“通忘记了”。无意求诗,也无意雕琢,而终于在三十年后,发表出来,轰动一时,成为佳话。从这两句小序中可以看到斗争生活与写作的关系,这和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的理论对照一下,是大有意义的。他用自己的制作实践,给自己的文艺理论作了有力的说明。具有这么重大的意义的内容,而主席说来却轻松之至,随便之至,有趣之至。后面的几句,对《人民文学》的编辑同志代为搜集的工作,表示嘉许之意,也是颇能令人寻味的。读这个小序会使我们想到《送瘟神二首》的小序:“……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这情意俱足的名句和“在马背上哼成的,通忘记了。……略加修改,因以付之。”是互相映照,可以媲美的。

现在让我们挨次对每一首词进行欣赏和粗略的分析吧。

第一首《清平乐》是一九二九年的作品。开头两句概括地说明了时代环境,布好了整首词的气氛。我们常说天有不测风云,“风云突变”就是拿自然的现象比政治上的变化的。“军阀重开战”一句,包含着重大意义。自从推倒清朝,建立“民国”以来,军阀混战,接建不断,旧军阀之间的战争,就其大者而言,有“直皖”之战,“直奉”之战;而新军阀们之间的战争,也是时常发生,弄得民生涂炭,如置身水深火热之中。这次“重开战”是指蒋介石与桂系军阀李宗仁之间的战争。他们争地盘,夺权力,人人想打倒对方,大权独揽,坐在老百姓头上作福作威,鱼肉人民,唯我独尊。毛主席早在一九二八年就指出:“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种军阀混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损害;但另一方面,它也成为革命胜利的一个条件。毛主席说:“我们只须知道中国白色政权的分裂和战争是继续不断的,则红色政权的发生、存在并且日益发展,便是无疑的了。”因为军阀之间相互战争,广大人民怒火中烧,人间充满了怨愤之气,而那些派系不同的军阀们象唐人传奇中的那个卢生,枕着吕翁给他的枕头,做着荣华富贵的好梦。这梦虽然美,无奈釜中黄粱未熟,而好梦早巳成空。

上半阕,写军阀混战,是反面的。下边才正面写红军的胜利,然而在意义上是前后紧相连结,相互映衬的。“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仅只两句,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红军的跃进与轻捷,读到“直下”令人发生大军到处势如破竹之感。“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这两句,把红军的伟大理想和冲天壮志,以及刚刚得到解放的人民的欢腾情绪,逼真的描写了出来,这情景是多么动人呵。

《采桑子》,是重阳佳节诗人在战地上抒发的一种豪迈的情感。这首诗,根据郭沫若同志的考证,是写在一九二九年。它写了战地风光,表现了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读了之后,使人心怀不旷达,欢欣无限。有情,有景,有重大意义,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如天衣无缝。谈宇宙观、人生哲学而不呆板枯燥,诗人眼中的秋色,多么宜人呵。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超势突兀如高峰耸然挺立。对人生的看法问题,也就是人生观问题,随着阶级、思想的差异而各自不同。古来一般人往往因为人生无常因而“叹老”,多少诗人写过不朽的名旬,类似“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这类的词句,真可以车戴斗量。是的,人生是易老的,确如李白所吟叹“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可是,在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家看来,人生易老,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我老了,我死了,而宇宙依然存在,继我之后的有儿子一辈,儿子死了有孙子,真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历史是一条长河,浩然如长江涌流,后浪推着前浪。“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有什么可悲可叹的呢?因为“人生易老”,更应该好好利用宝置的时间,竭尽个人的力量,为革命献身,为人民事业多贡献一份力量,使现在活着的享受到幸福,使后代子孙生活在共产主义的人间天堂中。我们的诗人,我们的革命领袖,就是以这种伟大精神领导革命,就是以这种心怀写出这些动人词句来的。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用快乐的心情欣赏眼前的景色,虽然没有正面写战争,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诗人对战争的看法来。古代诗人,看到花开花谢而生感,看到秋菊开放而兴悲,象“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象“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国心”……等等都是。而我们毛主席的词句却意趣不同。古代诗文中写战场的,多半是写得情景悲惨,令人感到战争的可怕。《吊古战场文》一开头就是“浩浩乎平沙无垠,总不见人……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这景象多悲惨,这气氛多压人!“战地黄花分外香”,其中情味多么美,透露出诗人——革命领袖,对战争胜利的乐观心情。

伤春悲秋,几乎成为古典诗词中主要的情调,以《秋声赋》为例,作者状物抒情,词句美丽,但一团感伤气氛,使人心胸惆怅生悲。他把秋天比作“刑官”,“物过盛而当杀”。触景生情,发出“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的感伤。这和我们毛主席在这首词下半关中所表现的心境是如何的悬殊呵。“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看他把秋天写得多么美丽,比春光还可爱呢。随着诗人思想情感的不同,大自然在变换它的景色和情调。真的,秋天是可爱的,特别是战地之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明朝,澄澈,而富有诗意。读了毛主席的这些词句,使人发生“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的感觉,而心情为之开扩,眼光为之远射,多么美的秋天,多美丽的祖国,多美丽的人生!我们应该努力奋斗,使河山为之焕然一新,使人民脱离苦海,同登欢乐之境。诗人虽然仅只写了眼前的景色和个人的感受,但是它的内涵意义,我们是能够体味出来的。不是这样吗?正是这样呵。

“漫天皆白”,“减字木兰花”起头一句,使我们想超诗人的咏雪词。一望无垠,尽是银白。下边接着来一句“雪里行军无翠柏”,真是想象美妙,无中生有。我们走在沙漠里,多想望看到一株青青的垂柳呵。在大雪茫茫雄浑而单调的天地里能看到“翠柏”是多么好呵。本元翠柏,因而想到翠柏,不但给眼前的景象添了鲜明的色彩,而柏树耐寒,冷冬挺秀,也含有坚强独立,气概挺拔的象征意味。这是景,下边两句接触到战争实况,头上高山屹立,眼前红旗飘飘,千军万马关过大关,一往直前,旗开得胜。白的雪,翠的柏,青的山,红的旗,色彩缤纷;大的关,高的山,气象壮阔,我们读了这些美妙的词句,情景宛然在目,如闻风里红旗猎猎作响,真是声色俱佳,令人心旷而神怡。“此行何去”,下半关开头先行起问,使得词意委婉,境界幽深,下面的答句不确切指明地点,只说“赣江风雪迷漫处”,情意蕴藏不露。结束两句,才一声巨响,直抒本意,象百川喧腾,奔汇大海,红军气势之壮,革命领袖信心之强,令人心气旺盛,斗志昂扬。红军虽然还没有到吉安,但已连战皆捷,胜利在握,命令已下,吉安的命运就决定了的。

《蝶恋花》是一九三0年的作品。开头一句,就把解放战争的正义性大气磅礴地表现了出来。红军是为人民幸福而战斗的天兵,这个“征”字很有气魄也很有力量。腐化而恶贯满盈,仅只二字,国民党反动派的实质就概括无余了。“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使我们想起诗人《清平乐——六盘山》中的“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都是用了汉朝终军请缨的故事,用以表示红军的壮志和伟大力量。“鲲鹏”是庞然大物,是指国民党反动派的。这些话,并不是随心所欲,口出大言,从中可以看出解放战争的性质,我方军民力量的强大,敌人的不得人心一定要失败的命运。“赣水那边红一角”秀丽极了,雄壮极了。真是佳句,令人喜爱。“偏师借重黄公略”,当时攻打南昌时,黄公略率领的是右路军,主力是红一军团,所以称他为“偏师”。毛主席在作品中特别提出了黄公略的名字,其中含着奖许之意,和下边一首中的张辉瓒一正一反,可以对照着看。下半关,写工农红军战无不胜,气势雄伟,眼前的节节胜利,预兆着前程远大。结尾二句,真是悲歌慷慨,气势冲天。诗人情感之盛,好似怒潮澎湃。读着它,如同战鼓齐鸣!如同千军万马向前挺进之声!读着它,会怒发冲冠,挺然而起!读着它,会昂首高歌“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读着它,所有的人,都被卷入革命的狂风之中,而勇气奋发!这是革命浪漫主义的号角,这是万年不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最强音!诗人用它做了撼动人心的最最雄壮的尾声。

《渔家傲》的第一句,把大自然的风光写得多么严肃而美丽,一个“红”字,十分耐人寻味。接下去写红军不可一世的气概。“万木霜天”正是杀敌的大好时光,我军个个“怒”不可当,正是致胜的重要条件。自然风物与人物情态配合得多么至当恰好。“雾满龙冈”,“千嶂”为之隐暗,因为雾障,使得下面“齐声唤”的“唤”字格外响亮,格外动听。这三个字,画出红军打败敌人欢呼胜利的活跃情况。“前头”两字和“齐声唤”是联系着的。打了大胜仗,活捉了敌军的头目,递相传呼,一片欢腾。这首词作于一九三0年初冬,第一次反“围剿”胜利之后。前半关就是写旗开得胜的情况的。第一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调动大军,进行第二次“围剿”。“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看来敌人的来势颇为凶猛,气焰也很嚣张。这样状写敌情,一方面表示在战术上决不轻敌,另外也含有对敌人嘲讽的意味。看呀,敌人的声势真不小,其实呢,不过是“银样儿腊枪头”。事实证明也确系如此。汹汹而来,狼狈溃去,果不出诗人的预料。“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红军到处,劳动人民得到解放,万众一心,斗志昂扬地加入了革命队伍,情景热烈欢腾,令人鼓舞。共工在诗人眼中是一位永远屹立的胜利英雄,不周山也带上了象征意味。神话故事与现实斗争结合,使得意义和情调更加浓重,口语与典故杂在一起,令人感觉 它的韵味格外合谐而深远。“红旗乱”上承“工农千百万”,气魄多大!这个“乱”字真是传神,把革命群众热烘烘,气昂昂的那种情景全盘托出来了。

让我们读一读最后一首——《渔家傲》吧。

“白云山头云欲立”,超句峭拔,使整首词挺然立起。古代诗人写战争的诗,也常常用“白云飞”“风沙暗”,“飞雪白”……等自然景色作映衬以增加氛围气。象“黄云陇底白云飞”;象“行人刁斗风沙喑”;象“大荒阴沈飞雪白”之类。但我们觉得毛主席这开头一句意味更好。特别是这个“欲”字下得真够味。古诗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全凭“欲”字传神,“云欲立”也是如此。这三字写的是眼前景色,同时和下面的呼声相应,有色有声内含象征意味。我们心境安静时看白云,会说薄云轻舒或云意悠悠,在双方鏖战之声正急的时候,白云也要为之挺立了。情不同,景也不同。“云欲立”的“云”字和“白云山”的“云”重复一下,读起来声韵特别美。在对敌人作战的时候,我们这方面,万众一心,即使一草一木也愿为人民解放战争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力量,敌人虽然枪林相逼,怎能挡得住我们的大军象飞将军从天而降似的从高处下来,给以致命的打击呢!

这首词作于一九三一年五月,第二次反“围剿”胜利之后。我罩集中兵力,以少胜多,在吉安打了胜仗之后,又转向东方,驰骋赣闽边境。所以下半关说“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间山碧。”苍茫的水,碧绿的山,真是大好河山如图画。七百里路的山山水水,被人的脚步连成了美丽动人的一片。真是赏心悦目,动中有静。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怡悦宽舒的心情。韵味不减“八千里路天和月”。下面写我军的摧敌如风扫残叶,敌人虽然步步为营,把战线拉长到八百里,其奈我军何!“有人泣”,“泣”的是谁?是反动派,是蒋介石。这个句子满含讽刺味,很是幽默。

从“嗟何及”三字中可以看出我军的战无不胜和敌人心劳日拙的颓败情况。

上面是我对毛主席《词六首》的一点读后感,领会得不深,谈得也不透,青年同志们读毛主席这六篇作品的时候,能够多少有一点帮助,那我就很高兴了。

为了方便读者,现将《词六首》中某些地方略加注释如下:

注一:军阀重开战,指1929年3、4月间,国民党南京军阀和广西军阀李宗仁、白崇禧之间的战争。是年,红军自井冈山东征福建,在福建西部的龙岩、永定、上杭等县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人民革命政权。

注二:黄公略,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后任红三军军长,1931年牺牲于江西吉安县东南的东固镇一带,当时为纪念他,于此设公略县。

注三:张辉瓒,国民党第一次“围剿”的敌前总指挥,十八师师长,在龙岗被我活捉。

注四:龙岗在江西省宁都、吉水、吉安、泰和、兴国之间,地属兴国县,山恋重迭,地势极险。

注五:白云山在江西会昌县境。注六:每首词的写作时间,系根据郭沫若同志的考题。

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猜你喜欢

军阀毛主席红军
“八大”上我为毛主席做了同声传译
读毛主席词《渔家傲》“不周山”的注
少寨红军桥
壮锦献给毛主席
毛主席啊,我们永远怀念您!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传统与现代之间——民初社会中军阀的行动逻辑
在坏的时代能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