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怎样锻炼
1961-08-16谢觉哉
编者按:在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日的前夕,本刊记者访问了青年爱戴的革命长辈谢老——谢觉哉同志,请谢老讲讲有关青年们成长的问题。经谢老同意,将谈话纪录发表于此,以飨读者。
青年人第一要有志气
一个人有无成就,决定于他青年时期是不是有志气。不论是在过去旧社会或在今天新社会里,凡是那种马马虎虎,得一天过一天的人,总不会有什么出息的。中国历代有许多大学者和大政治家,也常常讲“志气”,如王阳明就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三国时代的诸葛亮曾经告诫他的外甥说:“夫志当存高远”,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古人尚且这样强调立志,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的青年,社会客观情况如此好,党和毛主席为我们开辟了这样广阔的道路,难道我们还有什么阻碍不能够做一个有志气的人吗!
孔夫子讲:“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他十五岁的时候就树立了志气,到三十岁就站得住、立得稳了。即是说有了坚定的立场了,虽然孔夫子的立场,并不是我们的立场。人从十五岁至三十岁,是黄金时代。一个人到了十五岁,就应该想想自己将来要做个什么样的人。青年同志和中年人老年人不一样,在你们的前面道路还很长,还有好几十年,如果没有一个志向,将如何渡过这几十年漫长的道路呢?一个胸无大志的人,或者是容易满足现状,停滞不前,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或者是常常被个人生活上的一点小事如家庭、婚姻、名利、地位等烦扰,最后毁了自已。可见树雄心、立大志是关系到青年一生成长的重大问题。这里,我不是说成年或老年人不要立志,他们只要有志,一样能有成就,不过总是老了些,很多地方赶不上青年人。
在旧社会里,立志还苦于找不到正确的方向。现在不同了,摆在青年面前的革命道路是宽阔的,大方向是清楚的,只需要在大方向里面确立自己的具体方向,也就是说在革命中具体作什么和如何作。此如你在十五岁以后,客观条件允许你上学,那么你就要考虑学什么,将来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出力更大;假如你十五岁以后就从事工作,如果是从事农业生产,你就应当立志做一个农业生产的能手,农业专家,对社会主义的农业要有所建树;如果你从事文教工作,比如象你们当新闻记者,你就要打算在新闻事业上有所成就,要深刻地了解和研究社会各方面的情况,使你的工作真正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总之,任何职业都不简单,如果只是一般地完成任务当然不太困难,但要真正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给社会作出贡献,就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搞各行各业都需要树雄心立大志,有了志气才会随时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而不是象有些青年想的那么简单:反正一切都由党安排好了,自己不必再考虑什么,照着办就行了。那是懒汉思想,没有志气的表现。
青年人要勇于斗争
青年人要勇于同困难作斗争,同一切不良倾向作斗争。
困难总是有的。在过去革命斗争中,每前进一步,都要遇到和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有阶级敌人造成的困难,如压迫、限制、白色恐怖、围剿封锁等等,也有其他的困难,如物质困难及战争中过草地、雪山等等。现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仍然有各种困难:主观上的困难,如能力不够,知识不足等;客观上的困难,如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给我们的各种限制等等。总之,前进中克服一重困难,必又遇到新的困难。困难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像不承认它是不行的。
但任何困难,只要你不怕它,敢于和它斗争,就可以克服它;如果你怕它,向它投降了,你就不能前进。此如党号召青年参加农业生产,支援农业第一
线。有的人说,农村劳动累,怕困难不愿去。可是,你不去谁去呢?都不去就只好大家饿肚子。而事实上,我们全国六亿多人口中,绝大多数人是安家落户在农村的。许多青年的父母,就一直是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难道他们没有困难,年老的父母都不怕困难,年青的儿女到怕起困难来了。也有许多青年是不怕困难的,如徐建春、宋喜明、邢燕子……等,他们勇于和困难斗争,最后终于战胜了种种困难,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创造了光辉的成绩,而且把自己也锻炼得更成熟更坚强。
旧社会的少爷小姐,他们生活上就没有什么困难,可是那些人没有几个是健康的。《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就很不健康,弱不经风。前晚我们看秦腔《蝴蝶杯》的戏,那个总督的儿子卢世宽,体弱不堪一击,在龟山被田玉川几拳就打死了。因为这些人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四肢从来没有锻炼过。
可见,困难不仅可以磨炼我们的意志,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因此,我认为,青年时期,最好是少讲舒适享受,而是多去找一些苦吃。工作时,主动到最困难的岗位上去,去农村,去基层,去边疆,不要企求风平浪静的生活;学习时,要去攻破最难攻的堡垒。这样来锻炼自己,就会成长得更快。
青年人要勇于和一切不良倾向作斗争。
毛主席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无论何时何地,坚持正确的原则,同一切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作不疲倦的斗争,……”(《反对自由主义》)。共产党员应该是这样,共青团员和每个革命青年也应当这样要求自己。明明见到损害人民利益的事,不去进行斗争而听之任之,就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也不是真正有志气的人。
对不良倾向作斗争是需要勇气的,没有勇气就斗争不起来。所谓勇气,就是要不怕得罪人,不怕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有些人有时心里明明晓得那些事不对,但嘴里却不讲。怕什么?无非是怕挨批评,怕穿小鞋。当然,有些事还没有搞清楚就冒昧与人抵抗,是不好,对于这些事可以采取保留态度,暂不发表意见;可是,有些巳经看清的事,就要大胆讲出自己的意见。
敢想、敢说也是一种斗争。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想,本来是个人脑子里的活动,为什么也不敢呢?就因为打不破旧框框的束缚,思想还没有解放出来,碰到一件事不敢从正面、反面、侧面多去想想。连想都不敢想又怎敢说呢?没有想也就没得说的,没好好想就说,岂不成了信口开河吗?所以敢说还得首先敢想,想通了就说。
敢想、敢说、敢作、敢于与不良倾向斗争,青年人应该有这种勇气。
青年人要吃苦耐劳
中国有句古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想做人上人,是阶级社会中一种向上爬的思想反映。我们是反对做人上人的,但我们却主张要吃苦耐劳,吃得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没有吃过苦的人,也很难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甜。有个老工人说的好,他说:“我们是吃黄连长大的,今天吃到糖就觉得特别甜;现在的青年是吃蜂蜜长大的,所以吃糖也不觉得多甜。”的确,现在有些青年,对旧社会的生活缺乏体验,对今天美好的生活也感到不深,稍不如意,就有埋怨情绪,埋怨上面没照顾,甚至埋怨我们的工作方向。
我们说,目前生活的确还有一些困难,但我们必须看到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是比过去大大提高了,物质生产不是减少而是增多了。那么为什么还会产生某些物资供应不足的情况呢?除了近两年连续遭受特大灾害和某些地区工作上还存在一些缺点外,最根本的原因是现在消费大大增加了。拿粮食来说,过去很多人吃粮食吃得很少。据我看到的举几个例子:
在延安时,有一次军队打仗到横山,村子里有一个贫苦老头,他说他活了一辈子,只吃过两次白面。那时候,不仅是贫雇农吃粮食困难,就是一般中农也吃粮食很少。一九四七年我住在山西临县后甘村,那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但老百姓每人每年也只能吃到一百三四十斤粮食,我看到他们吃饭时,每人捧着个大碗,碗里尽是稀汤,看不见多少渣子。我问他们一年吃多少盐,他们说每人一年只吃一斤盐,因为他们吃菜很少。去年我到山西,那里平均每人每年可以吃到的粮食,比过去增加一倍或一倍还要多,虽然还不算富裕。
棉布也是这样。现在有人嚷棉布供应量太少。但如果想想旧社会有多少人不穿衣服,和花纱布公司不发生关系。那末,看到今天大小男妇都穿得整齐,很难碰着衣服褴褛的,就不禁要欢舞了。我举几个你们永远看不到而我曾经看到的事:云南、贵州、四川、甘肃等省有的地方,十七八岁的穷家女孩子不穿裤子是常事。要订了婚,女婿家送了布来才开始做衣服。这是我们长征时看见的。
一九四八年,我们从山西到河北平山,路过长城的杨方口。村里人出来看我们的队伍,那时是古历三月,天气还冷,我们穿着棉大衣,但那里孩子们,一丝不挂;妇女们下身穿条缀满补钉的单裤,上身光
着,用两根烂布条交叉着护乳。我十分感慨,写了一首诗:
出长城口号杨方,塞外春寒景物荒;
儿裸全身娘护乳,给人温暖只斜阳。
至于睡觉的被子,更谈不上,长征时我看见老百姓家用稻草做的被子,有的用稻草叶织成,此较软,这大概是较讲究的。有一句俗语:“出门把门带,防牛吃铺盖”,牛为什么吃铺盖?因为他们的铺盖是用稻草织成的,又没有布套子。这些情形,不是亲眼看到,真是难于相信。
现在怎样?人民生活比以前好多了,生活水平提高得很快。旧社会的小康之家,也没有达到我们今天的一般生活水平。当然目前物资有限,还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要,于是有些人就叫嚷,说现在买东西不方便。不方便,一方是还说明物资有限,另一方是说明人人都买得起。青年人不要不明情况跟着乱喊。要回忆、要对此。老一辈人那样的困难我们已没有了,今天这一点子困难还吃不了吗?
我们吃苦耐劳,并非对艰苦抱消极忍面的态度,而是要采取积极奋斗的态度。一方面要认清现在生活此过去好得多了;另一方面还要继续艰苦奋斗,不要满足现状。即使到了将来生产高度发展,物资极大丰富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停步,还要继续向前发展。青年人在生活享受上要和艰苦的老一辈比,和现在还艰苦的人此,而在事业上要永不满足,要和比自己强的此,要创造最美好的理想的社会,不仅要弥补老一辈人的缺陷,而且要为更后一辈人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青年人要努力学习
“做到老学不了”这句话在我们年老的人另有一层意义,就是年力衰退,真的“学不了”了,悔年轻力壮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因而很希望现在年青人——象你们,切不要辜负目前的大好光阴。列宁说过:青年的任务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毛主席教导青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青年一代将来要领导国家,不学好本领怎么行?所以青年人要努力学习。怎么学呢?据我体会,要真正学到东西,有下面三点:
第一,学习必须联系实际。现在大家都在学习毛主席著作,毛主席思想是实事求是的最高典范。我们要学习毛主席的思想,也必须实事求是。毛主席的一切著作都是从实际中来的,因之,我们学习时就不能书上怎么说我就怎么说,照本宣读地学几条条文,而应该是学哪篇文章,就要联系它当时的实际,去体察主席的思想是怎么从实际中产生的。比如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阐述主席军事思想的文章时,就得了解那时战争的形势,敌人军队的情况和我军的情况,这样才能真正领会主席在当时为什么要作出那样的决定。这是联系实际学习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学习毛主席著作还要把主席思想运用到今天的实际生活中去,去试验、去证实、去领会主席思想的正确性,体会主席思想到底好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主席思想学到手。学习其他理论也应该如此。
第二,要善于从经验教训中学习。每个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经验教训的,这些经验教训都可以作为自己学习的借鉴。比如学写文章,我有一次很重要的教训。那就是一九三三年,我初到江西苏区给毛主席当秘书。起草两份通知,主席把我写的都删改掉了,一个字也未留。我想,我弄笔杆子多年了,为什么这样的文章都写不好呢?我问主席,主席很和蔼地望了我一阵,只讲了一句:“你学吧!”这句话给我启发很大,我认识到现在的文章不是过去的文章,我过去的文章都是写给知识分子看的,要讲些不着边际的道理,越是别人看不懂,就越表示自己的学问深。现在是写给农民看的。许多农民不识字,要念起来他们都能听懂。讲的什么事就是什么事,要解决他们的问题,一句话也不可弄玄虚。以后,我就注意向毛主席的文风学习。当然,直到现在我还学得很不够。这个教训,对你们做记者工作的人有用处,对学习其他学科的人也很有用的。
第三,学习不仅要广,还要精,要真正打中自已要害。常常听到有些青年人说,自已读了不少书,可是收效不大。其实我觉得读成堆成堆的书,当然有好处,但必需真正能够抓住要领,落实在一点上,真正把这一点学懂了,学透了,那么正如古人说的,可以“终身受用不尽”。青年人要多看点书,要广泛吸取知识,特别是要学好语文、数学等基础知识,但是要注意让知识在自已头脑里超消化作用。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通过自已的思考,并通过自己的行为,使它变成为自己的东西。学和行本来是有机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这种学习对于提高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没有多大好处。
以上说的并不完全,只是我对青年同志们的一点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