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苦干”

1960-08-20周金冠

中国青年 1960年20期
关键词:巧干苦干实干

周金冠

“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口号,充分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共产主义精神面貌。

我们知道苦和甜是对立的统一,没有苦就无所谓甜,没有甜的比较也无所谓苦。大超产是生产上的甜果,但是它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通过斗争,即通过“苦干”才能得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甜的,但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革命的人民苦战了几十年才得来的。为了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党提出了要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在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上或超过英国,创造更甜的社会主义甜果,这就更需要苦战了。有过去的苦,才有今日的甜,有今日的苦,才有将来的甜。拿我国钢的产量来说,解放前到一九四九年只有十五万八千吨,占世界的第二十六位。如今,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只通过一九五八年苦干,产量就比1957年的535万吨翻了一番,一九五九年底已达到了一三三五万吨,一下就跃居世界的前列。从这里,很明显地看出甜寓于苦,没有苦中苦,难得甜中甜,这就是苦中生甜或先苦后甜的道理。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设就是苦中得甜的例证。他们在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下,在饥饿、寒冷的威胁下建立了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当时人们生活是很艰难的,从电影“保尔·柯察金”里,我们就看到了一些片断。为了修筑一条铁路,他们在雨里泥里苦干着,还喊出了“我们的岗位就在这儿”的豪迈口号。保尔和他的战友睡在风吹雨打,冰凉棒硬的泥地上。当时人们说过这么一段话:“看这里,看这个大衣挤出来的水!说不定将来有人还会说‘根本没有那样的事,他们没有睡在地上,没有挨饿,没有虱子。”“管这干么,让他们说吧。”

“怎么不管!要他们记住,记住一切,我们怎样挨饿、受冻,这一切的一切。”

通过这一段对话,可以看到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干劲和任劳任怨的共产主义劳动热情。也正是这样的苦干,今天苏联才成为世界上最富强最幸福最甜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也是这样。毛主席说,我们是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但是“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这里所说的干,当然指的是“苦干”。只有通过“苦干”才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来,我们必须坚决反对那些认为苦干“过于紧张”的错误论调。“要知道,六亿多人长期处在贫穷和缺乏文化的状况下,用很大的努力才能勉强维持很低的生活水平。不能有效地抵抗自然灾害,不能迅速地制止可能的外来侵略,完全处于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被动地位,那才是一种可怕的紧张局面。为了摆脱那种局面,几万万人鼓起干劲,满怀信心地投入热烈的劳动和斗争中,这是我们应当双手欢迎的一种革命的常规。”(刘少奇:《中共中央向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工作报告》)

拿目前抗旱来说吧,如果不“苦干”就不可能获得农业大丰收。今天加紧苦干,大力兴建水库,以后再遇到旱灾,就不怕了。那时,闸门一开,要多少水有多少水,实现山河听令的伟大理想。咱们细想一想,到那时,该有多甜呀!现在苦干,将来一定会有甜果。正象中共八届六中全会《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中说:“共产主义者从来都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中,劳动将‘从沉重的负担变成愉快,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将来每天劳动的时问无疑将大大缩短。随着机械化、电气化的发展,我们必须争取在今后若干年内开始实现每天劳动六小时的制度。我们目前的紧张劳动,也正是为将来的每天六小时劳动以至更短时间的劳动创造条件。”当前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无数的革新和创造,都是“苦干”的结果,都为将来的甜创造了条件。我厂工人经过多少天的白天黑夜不休不眠的苦干,终于创造了清钢联合机,使工序连续化,消除了清花挡车,梳棉推卷等笨重劳动,为向无人车间发展创造了条件。这 一事实说明了我们要干革命,就要“大干”“苦干”要“翻天复地地干”,要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思想,把技术革命推向更高潮,把政治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坚决批判那些“革命到顶论”者的错误思想,树立“苦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苦干”是我们共产党人党性的一种表现。不愿苦干的人,就是一个缺乏革命精神的人。为了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美丽、更富强,我们要继续发扬“苦干、实干加巧干”的精神,在任何困难面前、永远不退缩!

猜你喜欢

巧干苦干实干
Desire for Youth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Desire for Youth
比武激活力 实干写担当
大同浑源发出扶贫作战令:苦干三十天 实现户户清
做事应经得起“火炼”——实干不能玩“虚”
美国历史纪录片《苦干》视角下的中国抗战及其价值
“巧干”的作家
三八妇乐 实干为要
实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