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个白手起家的工厂谈起

1959-08-16张四维

中国青年 1959年22期
关键词:厂房困难同志

我们这次讨论从第十六期起,已进行了六期,本期就告结束。这里谨向热心参加讨论的读者致以谢意。本期我们发表了张四维、吴良湖、高玉宝和芦祖发等同志的稿子,他们都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深刻地说明了应该如何看待进步和怎样力求进步的问题。这对读者是有教育意义的。关于这次讨论的总结,我们准备近期发表,希读者注意。

——编者

李志等同志在谈到自己几年来进步不快的原因时,都有一个共同的说法:由于客观环境、条件不好,限制了自己进步。他们认为怎样才能更快进步呢?一定要有领导的重视、培养,同志的关心、帮助,优越的环境,先进的物质技术条件等等,一切具备,否则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我觉得这种说法,才是真正阻碍他们进步的原因。按照这种说法,不但我们个人不能进步,整个革命也不可能向前发展。革命就是要我们去创造有利于我们的条件,而不是等待条件好了才去革命,假若一切都很理想,也就不需要我们革命了。在这里我想谈谈,我们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1950年时,我们国家还没有专门生产合金的工厂,生产企业部门所需要的合金主要是依靠进口。在这种情况下,党指示我们建立本溪合金厂,生产国家所需要的合金。但当时既无资金和原料,又无设备和技术,工具、厂房、工人都没有,怎么进行生产呢?于是刚从部队转业到工业战线,被派来办合金厂的苏新罩同志从沈阳借来了一把杓子两口锅,三个模子,当作生产工具,还借了汽水厂的一个小偏厦作厂房,又找来了两个刚放下锄头的农民和一个从非生产部门调来的同志,加上苏新军同志自己共四个人,这就是本溪合金厂起家的全部基础。“一把杓子、两口锅、三个模子、四个人,”是开工典礼时的全厂规模。

任何事业的发展,哪怕是极小的发展也要付出艰苦的劳动代价。就凭一把杓子两口锅,三个模子四个人就能马上开工生产吗?并不那么容易。当时曾经有人断定我们说:“既没有经验,又不懂技术,也没有起码的设备条件,永远也不会炼出合金来。”但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条件也是人创造的,只要有党的领导和勤劳的双手,世界上还有什么困难是不可克服的呢?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着困难前进了。开工生产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没有原材料和资金,于是我们就和卖破烂的打交道。一方面到处收集废品,利用破铜杂锡解决原料问题;另方面采取预收贷款,代料加工的办法解决资金问题。为了打开生产局面,我们甚至采取了“送厂上门”的办法,把工具设备抬着到加工单位去干,并且尽量便利生产单位,他们要多少,我们就生产多少。以后兄弟单位对我们逐渐有了信任,也主动派采购员来订货,这样我们厂的生产总算打开了局面。

以后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逐渐加多,再抬着工具出去生产已经不行了。但没有资金盖不起厂房,为了有个生产的地方,我们曾经住过老君庙,也住过民宅,先后搬了四五次家,最后才搬到高力背坟这个小山沟里。这里虽然是交通不便,偏僻的坟场地带,但总算有了固定厂址。其实这里除了一座小矮房作办公室外,也是什么都没有的。我们在露天砌锅台,下雨天生产怕爆炸,就用人抬着铁板作人工雨搭。我们感到高兴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没有当伸手派伸手向国家要投资,而是自己想办法用木杆子,破板皮,旧草袋子,盖起了五座风楼式的凉亭,照样地进行了冶炼。以后我们又逐步地建造厂房、宿舍和仓库等等,虽然都还很简陋,但发展到现在,厂房和仓库面积已达三万平方公尺以上了。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战胜困难的人。在解决设备方面,同志们也绞尽了脑汁。没有耐火材料就东拣西收,利用废料代替,没有设计图样,就各地参观,外面看不懂,就钻进炉子里去看,然后回来凭记忆再进行集体研究,从实际中摸索道路,终于修建成了各式各样坩锅炉,反射炉,十一八挂炉等;修不起正规的烟囱,就用大铁桶焊接起来当烟囱,仅七座烟囱,就为国家节约了二十七万元。随着生产的发展,我们的设备也不断改进,如电解铜,我们最初是用大缸进行生产,以后改为木槽挂沥清,以后又改为耐酸水泥糟,第四次改为铅板槽,现在已改成近代化的电解大厂房,年产量达一万吨以上。我们所有设备的由小到大,由土到洋,都是同志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战胜困难的成果。

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也是我们当时所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国家所需要的合金种类很多:我们懂的很少,为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我们试制新产品,由两种增加到280多种,哪一种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试验中:有时下一锅好料炼成了灰,有时大铁锅炼掉了底;有时起火、有时爆炸。为了试验成功,同志们吃在炉旁,睡在炉旁,几天几夜不下火线。试制精铅时,为了给熔锅中加氧,大家拿铁管子用嘴往锅里吹风,把嘴吹肿了,眼睛烤红了。在试制木槽挂沥清时,大家的脸都被沥清熏得长了泉毛。但新产品却终于一件又一件地试制成功了。现在除供应全国1500多个兄弟厂矿企业生产需要外有些产品还畅销国外。

合金厂的发展史,是经过各种斗争,克服困难的发展史。我们中国人民就是在这样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的。我们体会到,一个人的进步,应该是表现在他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不怕牺牲,坚韧不拔地战胜困难当中。九年来,我们厂的同志们,在党的领导下克服了数以上万的困难,出现了冶炼各种合金的土专家,会盖房子,会炼合金,会打工具、会修炉子的多面手,出色的先进生产者,劳动模范,护厂英雄。俗话说“疾风知劲草,路遥知马力。”一个真正力求上进,发奋图强的青年,就应该有这样的志气:哪里艰苦,就在哪里锻炼!

哪里困难,就在哪里战斗!

大地上应该有而还没有的一切,都用自己劳动的双手去创造!

猜你喜欢

厂房困难同志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同志
工业厂房给排水与消防系统创新设计分析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旧厂房改造之庭院微气候创建
严良堃同志逝世
选择困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