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政治经济学应该了解的几个基本范畴

1959-08-16陈吉元

中国青年 1959年16期
关键词:生产力劳动力劳动

陈吉元

现在,有不少同志在学习政治经济学。有的同志过去没有学过资本主义部分,一开始就学社会主义部分。为了更好地掌握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这些同志首先就需要对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范畴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很多,本文只能简略地介绍几个基本的范畴,供大家学习时参考。

任何一门科学在概括客观世界各种现象时,都要运用反映和揭示现象最一般和最本质特征的范畴。例如物理学要运用质量、能量、原子、电子等范畴:生物学要运用遗传性、变异性、自然选择等范畴:哲学要运用因果性、必然性、内容、形式等范畴;政治经济学要运用生产力、生产关系、劳动、价值等范畴。范畴能够帮助我们把握现象的本质,而且能够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深刻认识客观世界。范畴是客观世界的反映,是被客观世界决定的,随着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不同的科学,由于他们的研究的对象不同,它们的范畴也是不同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政治经济学的几个基本范畴。

一、劳动和劳动力

人们要生活就需要食物、衣服、靴鞋、住房、燃料等等东西。要取得这些东西,就必需生产,必需劳动。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没有生产,就没有人类,也就没有社会。

要进行生产,必需具有三个条件:(一)人的劳动;(二)劳动对象;(三)劳动资料。只有这三个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生产才能进行。

人的劳动是生产的首要条件。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人们通过劳动改变自然的物质形态,取得满足自己需要的物质资料。有人会问,既然人生产物质资料的活动是劳动,那末其他动物为取得食物和筑巢所进行的一些活动是不是也是劳动呢?我们说,只有人类的生产活动才是劳动,其他动物的一切活动都不是劳动,因为人的活动是有目的的,在活动以前就在头脑中计划好了。人是改造自然,迫使自然界服务于自己的目的,而其他动物的活动则是本能的,只能适应于自然,只能利用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马克想曾经说过:“我们是在这个形态上考察劳动,在这个形态上,劳勃是专属于人类的。蜘蛛的工作,与织工的工作相类似;在蜂房的建筑上,蜜蜂的本事,曾使许多以建筑师为业的人惭愧。但使最劣的建筑师都比最巧妙的蜜蜂更优越的,是建筑师以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他脑筋中把它构成了。劳动过程终末时取得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已经观念地存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192页)所以人的劳动和动物的活动是根本不同的,它是人类生活第一个基本条件,正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但是光有劳动,没有劳动对象即没有劳动可以作用于其上的东西,生产还是不能进行。例如没有森林,人就不能伐木;没有矿石,人就不能冶炼钢铁。劳动只有跟自然界结合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拿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一句话来说,即“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有了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还必须要有劳动资料,即劳动者能够用来影响和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件,生产才能够进行。劳动资料首先是指生产工具,其次是指厂房、道路、运河等劳动条件。生产工具在人类生活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类人猿是在制造生产工具的时候,才完成了由猿到人的转变。人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够创造工具。

所以,劳动过程,也就是人的活动通过劳动资料按照预先计划改造劳动对象,取得自身所需要的物质资料的活动过程。

以上我们谈的生产得以进行的三个条件,在任何社会中都是共同的。但是在不同的社会中,生产的社会性质则是根本不同的。在奴隶社会里,奴隶劳动是公开的强迫劳动,奴隶在奴隶主的皮鞭和铁链的强制下做工。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为资本家劳动,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从表面来看,工人的劳动好象是自由的,工人同资本家的关系好象是平等的,但是在这种表面现象的下面,则是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而工人为了生活,又不得不被迫为资本家做工。所以马克思说,罗马的奴隶是被铁链锁住,而雇佣工人则是被整个资本家阶极的看不见的绳子束缚着。只有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社会性质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劳动再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摆脱了剥削的劳动者的共同的事业,劳动的目的是为了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劳动变成了英勇、豪迈和光荣的事业。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用来生产物质资料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不同于劳动,劳动是劳动力的支出。例如人用自己的劳动力,开动机器,生产产品的过程,是劳动过程,也就是说劳动是一个活动的过程。把劳动力和劳动区别开,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一无所有,被迫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给资本家,资本家按照劳动力的价值,付给工人工资。劳动力的价值也就是养活工人及共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熟练工人的劳动力的价值,还要加上他们受训练的费用。而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是大于自己劳动力的价值的,其中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攫为己有。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实质:常常把劳动力和劳动这两个范畴混淆,说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劳动是商品,好象工人得到的不是自己劳动创造的一部分价值——劳动力的价值,而是自己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彻底批判了这种谬论。因此我们在学习劳动和劳动力这两个范畴时,必须注意到它们的差别。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消灭了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建立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于是也就消灭了劳动力成为商品的现象。如果说在工人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劳动力还是商品,那就意味着占有生产资料的工人阶级自己被自己雇佣,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自己,这当然是很荒谬的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在任何社会里,人们生产物质资料,都不可能单独逃行,而必须以集体为单位、以社会为单位共同进行。在原始公社制度下,手持石块、木棒的原始人,如果不联合起来同自然作斗争,不仅不能取得生活资料,而且不为洪水淹死,就会被猛兽吃掉。当社会分工发展起来之后,人们的联系就更密切了,联系的范围也扩大了。在现时社会里,一个人离开社会而能够单独生存,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人是社会的动物,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的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

既然生产都是社会的生产,这也就意味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而且人们相互之间也发生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这种社会关系,也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就是指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两个方面,如土地、矿山、生产工具、厂房、交通工具等等)归谁所有,如果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那就是私有制;如果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那就是集体所有制;如果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所有,那就是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其他两个方面的关系。(二)各阶级和各社全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它们的相互关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工人没有生产资料,所以在生产中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就是统治和服从、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一种是集体所有制,一种是全民所有制,这样也就消除了统治,和服从、剥削和被剥削的资本主义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关系是同志式的互助合作的关系。(三)产品的分配形式。生产资料占有的状况,决定产品的分配状况。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因而奴隶主占有了奴隶生产的全部产品,只给奴隶一点少得可怜的产品维持他们的生命,以便再为奴隶主劳动。在封建社会里,封建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并占有农奴,因而封建主以地租的形式剥削了农奴生产的大部分产品,农奴往往得不到维持他本人和家庭生活所必需的产品。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攫取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顶多只能得到自己劳动力的价值,而且不断被资本家压低。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者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在劳动者中间分配产品的尺度。随着产品的极大丰富,社会主义社会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后,人们的需要将成为分配产品的尺度,按需分配将代替按劳分配。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这几个方面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它阐明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的,归根结底,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四卷第144页)所以要研究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就必须对生产力有所了解,就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方面来研究生产关系。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构成社会的生产力。也就是说,生产力包括三个因素,即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生产者,其中生产者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生产力。

有的同志认为,生产力是生产者和劳动资料的统一,也就是说生产力只包括生产者和劳动资料这两个要素,而不包括劳动对象这个要素。他们的理由是这样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社会经济制度决定于劳动资料和人本身的发展情况,而不决定于劳动对象的变革。譬如,象矿山、森林和河流等这类劳动对象,自古就有,可是在技术落后的古代就不可能加以充分的利用,随着技术的进步才越来越充分地利用了这些自然资源。可见,有些劳动对象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和生产力进步的现代是相同的,可是生产力水平却是不同的,这不正表明劳动对象不能作为生产力的一个要素吗?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如果把劳动对象排斥在生产力的概念之外,就使生产力的概念变得很狭窄和很空洞。如果这样理解生产力这一概念,生产力的发展也就不应该包括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原子能的利用等等。可是原子能的利用却为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进一步对自然的控制开辟了新纪元。

关于什么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力,也有一些争论。一种意见认为,生产者是一切社会的基本生产力。另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最基本要素。我们认为应该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譬如生产者是生产力中能动的因素,一切工具都是人创造的,劳动对象也是由人用工具去改变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是社会的基本生产力;同时人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又是在使用劳动工具的过程中学会的,用什么工具去进行生产是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划分社会经济时期的重要根据之一,在这个意义上又可以说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的最基本的要素。

在任何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不能分开的,一定的生产力必然有一定的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一定的生产关系也必然以一定的生产力为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就构成生产方式。

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

我们在上面已经说过,在任何时候,社会都不能不进行生产,也就是说不能没有劳动生产品。但是并不是在任何社会条件下,劳动生产品都转化为商品。劳动生产品转化为商品一般需要两个前提,一个是社会分工,另一个是生产资料和产品的不同所有者。社会分工发生之后,一个人只能生产一种或有限的几种产品,而他的需要却是多方面的远远超出了自己生产的范围,这就要求人们彼此发生经济联系,交换物品。但是由于他们是生产资料和产品的不同所有者,交换产品时,谁也不肯吃亏,都要求等价补偿,也就是要求等价交换,这样劳动生产品也就转化为商品。所以商品就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为了出售的劳动生产品,而商品生产则是为了出售而进行的生产。

商品有两个属性。首先商品有使用价值,它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譬如。食品可以吃,衣服可以穿,钢笔可以写字等等。但是并不是所有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是商品。譬如空气、阳光等等虽然有很大的使用价值,但并不是商品,因为第一,它们不能出售,第二,它们不是劳动生产品。要成为商品,必须是为了出售的劳动生产品。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担当者。商品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交换价值。譬如你生产了一双三尺长的鞋,谁也穿不了,这双鞋也就没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不同的商品能够相等,不是因为它们的形状、重量和体积相同,而是因为它们中间有一种共同的属性,即它们都是劳动生产品,它们都有价值。价值是物化在商品中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劳动。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期间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越多。商品的价值就越大。但是商品的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生产这件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下,即在平均技术水平、平均技能和劳动强度下创造某种商品所需的时间。也就是说,是由最大多数商品生产者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约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改变而改变。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产品而言的。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商品价值就会减低。

有人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在商店里看到的商品的牌价,是不是就是商品的价值?我们说,这是商品的价格,不是商品的价值。价格是用货币表现的商品的价值,譬如一支钢笔的价格是五元钱,这五元钱也就表现了这只钢笔的价值。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但是价格并不一定完全符合于价值,价格与价值的背离程度取决于很多条件。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里不可能详谈,请大家在学习时注意。

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价值,也就容易理解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的经济规律,这一规律要求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以所消耗的融会必要劳动量为基础。不论商品生产者生产某种商品耗费了多少劳动,都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量出卖。如果生产条件好,生产商品的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赢利;如果生产条件差,生产商品的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就要亏本。在私有制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这种作用,就促使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以便降低生产产品劳动时间,获得赢利,这样也就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规律起作用,生产是盲目进行的。价值规律通过价格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间的分配。当某种产品由于需求大于供给,价格高于价值时,于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就开始向这一部门转移,因为价格高于价值的商品,意味着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反之由于供给大于要求,价格低于价值,于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又开始从这一生产部门抽取出来向其他部门转移。所以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调节者。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不断加深。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已不再是统治人们的自发力量,而是为人们自觉的认识和利用。虽然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一些争论,但是大家一致认识到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需要积极加以利用。正确认识和利用价值规律,可以使我们从经济关系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阶段,不论是在不同所有制之间,还是在同一所有制内部,必须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贯彻等价交换原则,这样才能适当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认识价值规律作用,还要求我们学会经济管理,实行经济核算,不断降低成本,把经济工作越作越细致。

四、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在任何社会制度下,生产必须连续不断地进行,因为社会不能停止消费,因而也就不能停止生产。人们每天邯在消费大量的消费品,而社会又不断地再生产出消费品,如果停止了生产,也就没有东西可以消费,社会也就不能存在。

生产的不断重复和更新就是再生产。再生产意味着在每一次生产过程结束之后,必须拿出一部分生产物,替换那些已经消费掉了的生产资料,如劳动工具、原料,辅助材料等等;必须拿出消费品不断满足人们的需要。再生产不仅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而且也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譬如,资本主义的再生产不仅生产出了物质资料,而且再生产的结果,资本家剥削了剩余价值,再用来购实机器,雇佣工人,仍然还是资本家,而工人得到的工资除了仅够维持自己和家庭生活外,仍然一无所有,为了生活,不得不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也就是说仍然还是工人。这表明资本主义再生产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再生产分为两种,一种是简单再生产,一种是扩大再生产。简单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重复,再生产出来的产品,只够补偿上一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品。扩大再生产是生产过程在更大规模上重复,再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可以补偿上一次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品,而且还有多余的生产资料和个人消费品。

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原理是适合于任何社会的,不过不同社会的再生产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社会主义再生产与资本主义再生产有原则上的不同。首先,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目的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的,是不断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而资本主又再生产的目的是由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决定的,是保证资本家得到最高的利润。其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产品的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因此再生产过程每过一定时期就为生产过剩的危机所中断。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适合于生产的社会性的,社会主义再生产没有生产过剩的危机造成扩大再生产的中断,因此可以有计划高速度地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热爱劳动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