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少奇同志亲切教导下

1959-08-16吕振羽江明

中国青年 1959年23期
关键词:分局山东同志

吕振羽 江明

要善于作宣传工作

我们随少奇同志,离别了淮海区区党委所在地周村,前往山东分局。经过两昼夜紧张行军,我们大队人马到达了离陇海路三里左右的一个村庄,大队传令就地休息,并又检查过封锁线前的战斗部署,事先已计划好,负责护送少奇同志的梁兴祚同志,他所率领的两个团兵力分别在大队两翼前进,到了距离铁路半里多路的地方,隐蔽下来监视敌人的两侧碉堡。粱兴祚同志指挥另一部分勇士出其不意地迳入我们必经之路的那个铁路卡子,把伪铁路人员全部绑了起来。一切都在沉静地敏捷地进行,一切都已布置妥当,一声令下:“过封锁线!”于是,这支秩序井然的队伍,像一支穿云飞奔的火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行冲过了陇海路封锁线。黑夜,什么也看不见,每个人只看见前面的同志左腕上系带的洁白的毛巾——联络信号,和回头低声传达命令时炯炯发光的眼睛。经过彻夜急行军,第二天十点左右才到达山东军区滨海区的一个小镇。

这里虽是边沿地区,但镇上经常驻有八路军,群众基础较好,在这一带我们的力量是很强的。当时,115师独立五旅的一个连驻在那里。我们一行人在这里吃午饭、休息,准备下午继续向山东分局进发。同志们经过了一段艰苦的行军,本来都已十分疲倦,现在来到这里,一下子就象回到了家里一样,心里分外踏实,大家一倒下来就睡着了。有的同志连背包还没来得及解下来,靠在墙上就发出了鼾声。

大队为少奇同志准备了一间比较安静的小屋,想让他也好好地休息一下,但少奇同志在屋里刚喝完一杯开水就走出去了。这个镇很小,只有南北一条街道,我们跟着少奇同志走上街头。少奇同志一面浏览着街道两边的小卖铺和民房,一面仔细地察看着张贴在墙上的宣传画和标语口号:“积极进行减租减息工作!”“加强减租减息工作!”少奇同志看到这两张标语时,脚步立刻停住了,他沉吟了一下说:“积极进行减租减息工作!”接着就回过头来望了望我们:“这地方的减租减息运动开展得怎样?”这时,少奇同志的视线,又落在后间墙上的一张彩色招贴画上,这是一张天主教的宣传画,画端印着一排黑色的大字:“升天堂之路”,一行穿着西装革履和长袍大褂的人牵着服饰华丽的女人和孩子,在一条大路上正向着这几个大字奔去;但是就在这画面的下端,却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一群面黄饥瘦,衣衫褴褛的贫苦人民,正在凄凄惨惨地向画的下角走着,在他们面前,也是五个黑黑的大字:“入地狱之门”。少奇同志在这张画前端详了很久,然后回过头来对我们说:“你们看,天主教这样反动的画,也贴到这里来了。从这张画上我们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在宣传上是挖空心思的,它的阶级性、目的性都非常明显。”这时,我们这些随行的同志,都在仔细倾听,但也有的同志对这个问题还弄不清楚,露出困惑的神情。于是,少奇同志指着那张画又说:“你们看,要信他的教嘛,就可以上天堂,那些长袍马褂、西装革履、服饰华平的老爷太太们都是些什么人呢?,还不是地主、资产阶级!而他们走的路是通向天堂的阳关大道;不信教的,也就是那些反抗他们帝国主义秩序的人,就要入‘地狱之门,走到阴森森的地狱里面去。”略停了一下,少奇同志又带着启发的口气,望着我们说:“这幅画采用的形式,使人一目了然,象这样的地方,我们倒可以向敌人学习,他是宣传宗教,为帝国主义和地主、资产阶级服务,我们呢,把它颠倒过来,让他为无产阶级服务,这不是挺好吗?”

我们听完少奇同志的话,感到少奇同志看问题总是那么深刻透彻,当时,我们就小心地把那张画揭下来带了回去。

我们到达山东分局后,分局宣传部在研究对敌宣传工作的一次会议上,有同志提出:把我国古代诗人的反战诗歌,译成日文,对敌宣传,以达到瓦解敌人的目的。这时,柳岗立刻想起了少奇同志那次要我们向敌人学习的那幅画来。当时就把少奇同志对于那幅天主教宣传画的分析以及对同志们的教育,向宣传部同志作了传达,并提出在诗文旁边也可配上形象鲜明的招贴画,使宣传效果更好。

宣传部同志们听了柳岗的传达,都感到少奇同志的意见对自己很有启发,于是,大家立刻就动起手来,不几天,诗画并茂的宣传品一张张地创作出来了。其中有一些搞得特别成功,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诗句下面,画着在日本富士山前,樱花树下,一个美丽的日本少妇,正在痴情地期待着她的丈夫归来;而在另一端画的却是曝晒在中国广阔无垠的原野上,在那破碎的太阳旗下的一堆骷髅白骨。又如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诗下面,画着一个胸前挂满了勋章的日本军官,他双脚踩在一大堆日本士兵的尸体和骷髅上,左手高举酒杯,右手搂着“爱国妇人慰劳队”的女人,正在洋洋得意地狞笑。这些画都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侵略战争的本质,反映了这个服务于日本统治阶级的战争,给日本劳动人民带来了多么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反映了日本人民和士兵对于侵略战争的厌倦和憎恶。

画搞出来以后,我们就把它送给少奇同志看,少奇同志看了很高兴地说:“对,做工作就是要肯去想办法,我看这些画,日本士兵一定会喜欢看的,而日本的军官呢,又一定会阻止他们去看,这样,就不只是达到了宣传的目的,而且还会扩大日本军官和士兵之间的矛盾!”

听了少奇同志一次比一次深刻的指导,柳岗和宣传部的同志们的工作积极性更高了,信心也更足了。很快地一张张诗画并茂的宣传品随着装满了袜子、毛巾、肥皂、香烟、糖果的宣传袋,飞到了敌人的据点里;在敌人必经之路口,不论是墙上、树上、地上,也到处贴满了宣传画。

这些画一贴出去,果然不出少奇同志所料,日本的士兵们爱看极了,一个个的围着画转,有的士兵看过后还偷偷地抹着泪花。这时,日本的“太君”(军官)看到这些现象,就更加惶恐起来,他们向士兵下了一道命令:不准观看中国人的宣传品,违者严惩。但禁令征服不了士兵们思乡的感情和厌战的情绪,他们当着“太君”的面不敢看,只要一背着“太君”就又偷偷地观看起来,当时有不少士兵就因为偷看中国的宣传画被“太君”鞭打脚踢,官兵之间矛盾加深了。

我们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兴奋地去向少奇同志汇报,少奇同志听了后,仍是那么安详地微笑着说:“是的,一定会这样的!”

亲切的教导

我们随少奇同志到达山东分局后,由于敌人封锁严密,而且通往延安的路上要经过许多大块敌占区从来没有人走过,路上情况也还不够清楚。因此,我们只好在山东分局暂时停留下来,等待时机再走。

这时,山东分局宣传部长李竹如同志在反扫荡中牺牲了。分局的工作很紧张,山东分局书记朱瑞同志便请求少奇同志,派柳岗同志暂时帮助工作。

在这些日子里,柳岗经常上午到分局工作,下午又回到少奇同志身边。遇到比较重要的复杂的问题向他报告,他总是那样仔细倾听,并随时给予极明确的指示。

在当时的山东,特别是在孔子的故乡鲁南一带,不只在上层、在群众中孔子的影响也颇深,如成年男女不得父母或家长许可,便不敢公开参加任何活动,有些父母或家长并常拿“老夫子”(即孔子)作借口去约束家内成年男女,等等。这对于我们抗日民主建政和群众运动,都是一种阻力。因而,对孔子应采取什么态度,便提到了分局宣传工作的日程上。对此,分局宣传部的一些同志,认为应该正面提出孔子来加以批判;另一些同志则认为几千年来,孔子在群众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们只能利用孔子来向群众进行教育,而不能直接批评孔子。柳岗当时感到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容对这种既不利于抗战和民主的落后保守思想让步,也不容脱离群众。但究竟应该怎样处理,自己思想上也还不明确。请示朱瑞同志,朱瑞同志也认为这样的问题,应向少奇同志请示。

下午回来,铆岗向少奇同志汇报了情况,并转达朱瑞同志的意见。初夏的和风轻轻吹拂着,窗前婆娑多姿的树枝摇曳着投影在这个朴素的房间。少奇同志坐在窗边注意地倾听着,凝视着坐在对面汇报的柳岗。随后沉思了一下,以他那种丝毫不可移易的尊重组织的精神,以严谨而又谦逊的态度告诉柳岗:“这类问题,最后还是要请山东分局根据实际情况去外理,我只能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少奇同志当时指示的大意是说:孔子思想在当时是反映了社会前进的倾向和要求的,到今天还有其合理的因素,但不能否认,其主要方面又成了阻碍社会前进的有害东西。今天中国还有它的社会基础,在山东、特别是鲁南这个地方影响比较大,那也是很自然的。说到这里,少奇同志上身微微前倾,注视着柳岗说:“你想想,他生在鲁南,孔子庙就在曲阜,还有许多传说遗迹,历代帝王差不多都到这里立碑,致祭……”

少奇同志继续详细指明:由于孔子思想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光是个历史传统问题,还存在着一定的社会依据,因此,群众要把这长期以来的传统思想改变,要完全消除孔子对群众的消极影响,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在敌与我之间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意识形态的斗争问题。

少奇同志站了起来,背着手缓缓地踱着,他的目光落在那两扇大门上已经退色的对联上,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农村到处张贴的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之类的对联,我看那就是地主阶级的标语、口号;它能为农民所接受,是有其社会基础的,那就是封建性的经济基础和其家长制的残余,等等。”柳岗一面聚精会神地听着,一面很快地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少奇同志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接着又说明:本来,在抗日战争这样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各方面都在重新组织力量,都在迅速地发生变化。而意识形态等东西的根本改变,只有随同社会基础的改变,才能跟着改变的。我们通过减租减息运动、生产斗争、民主建政等等一系列的运动和斗争,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来一个文化教育运动,可以逐步地改变群众的思想面貌。但是要根本解决问题,须待抗战胜利之后。说到这里,稍为停了停,又幽默地说:“目前,我们在有些问题上还是要同孔子妥协的。”然后他又讲述怎样妥协的问题,说明暂时可以不去正面地批评孔子,但这不等于可以去迁就落后,不对有害的东西作斗争。对于有害的思想,是必须进行批判的,只是不正面地作为孔子思想去批判。

少奇同志在讲话中,特别指出,当我们进行每一项工作时,既要足够的估计到群众的革命热情和要求,也要恰当地照顾到群众的觉悟和认识水平。主观主义是办不好事情的。

少奇同志又讲到孔子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他说:譬如孔子曾说过:‘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等等,这是主张民族自卫、反对外来侵略的思想,对我们抗日民族革命战争就有用,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它,不应该把孔子一笔抹杀。

少奇同志最后引用毛主席的话来着重说明,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对立统一的辩证法的原则出发,并强调指出,群众工作绝对不容许脱离群众;宣传鼓动工作是群众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停了一会又说:这是我临时想到的,你看怎样?说到这里,他看了看柳岗的神情,大概又担心他误把中心放在处理孔子的问题上,又慎重的叮嘱:不要把过多的力量放在这些方面;目前宣传鼓动工作,应该是围绕正在开展的减,租减息运动去布置和进行。

当时,分局宣传计划里面,又打算通过群众团体的组织,到各个乡去建立文化宣传站,把它放在村支部的领导下进行经常性的群众宣教工作。关于这个问题,柳岗也请示了少奇同志,少奇同志想了想说:这样想倒不见得不好,不过目前最重要的,是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在领导群众搞完减租减息以后,结合生产建政和对敌斗争,把农会巩固起来,同时把农民引上民主斗争、武装斗争的道路。而群众经过减租减息,生活改善、觉悟提高以后,很自然地就要求掌握印把,子和枪杆子,来保护他们的胜利果实。群众运动是有一定规律的。因此,我看,目前不必分散力量。说到这里,少奇同志看着柳岗很恳切地说:“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你可以去问问朱瑞同志,你必须根据分局的指示办事。”

柳岗感到经过少奇同志一层一层地剖析,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他是这样循循善诱,使你感到他并不是在这里下结论,而是不知不觉地引导你去探索问题的根源,把握事物的本质。使你自己原来还在犹疑中的问题都获得了正确的解答,他是那样知道你的心思,好像看透了你的心,有些问题,还没等你提出来,也会帮助你找到解答。

……

分局宣传部根据少奇同志的启示,研究了如何利用旧形式展开对敌战区群众的宣传工作问题。当时,山东老百姓家里过年过节,办喜事,都要贴对联。宣传部便打算用旧形式新内容的方式去从各方面写它几百几千付对联,用旧的楹联集锦的形式印发给敌战区群众。同时,岳飞传在山东流传很广,对群众的影响很深。每个村里差不多都有会讲岳飞传的,群众都很爱听。晚饭后,或者阴雨天气,大家凑到一起,一开讲,就会有许多人来听。因此,当时我们研究想把岳飞传加以修改,去掉里面的迷信部分,强调反金和民主方面,用古本岳飞传的形式印行,通过敌占区的说书人去进行宣传。但这件工作,是要组织相当力量才能作的。当有了这个计划后,柳岗就向少奇同志请示。记得那是在晚饭后散步的时候,大家边走边谈,这时,麦浪迎风起伏,天空的彩霞缤纷,它的投影,使那柳枝飘拂下的小溪流水显得分外绚烂。但这时谁也无心欣赏大自然,大家都为谈话的内容所吸引住了。

少奇同志显得很高兴,在听完柳岗的报告后,点头微笑说:“这样的想法很好,工作就是要肯去想,想尽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开展有利于我们和打击敌人的斗争。”

他接着说明:对联,那是封建时代的标语口号,封建统治者利用对联去为他们服务,现在,我们利用它来为我们服务是完全可能的。譬如辛亥革命后,许多地方贴“万民平等,五族共和”的对联,那就是以封建时代的形式来宣传旧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少奇同志说到这里,看了看我们,然后说:“那么我们何尝不可以这样作,我们何尝不可以利用它来为抗日战争服务,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哩!问题是:在这些方面,应该只用较少的力量,如果用过多的力量,以至影响其他工作,特别是中心工作,那就要考虑。”

他顺便坐在柳树下的石头上,点燃了一支烟,我们有的也就在他面前的石头上坐下来,有的在他身旁站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接着说到修改岳飞传的问题。他指出,岳飞传修改一下进行宣传未尝不可,但是,它本身有一定的结构,你如果改动太多是要碰到困难的。“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比利用对联更容易为敌人发现。这时少奇同志用询问、启发的神态看着柳岗:“那是不是可能费力多收效少呢?”接着又说:“拿对联说,你搞几百几千付对联,敌人发现一付,也不容易马上通通发现;同时,对联一向在群众里面也没有固定的内容;岳飞传,那就不同,你要用修改了的东西去改变在群众中长期流传的故事,更是不容易的……。

少奇同志站起来踱了几步,然后说:“这样的问题,应该从多方面来考虑一下,是不是?”他环顾随行的同志们,这时,大家都听出了神,不觉已是皎月东升了。

大家好像还没有听够似地,但都觉得时间已经不早了,正像平常一样,一方面都爱听少奇同志讲话,另一方面又怕累着他,但他自己却总是那样诲人不倦,在教导同志们的时候,总是那样全心全意好像要把他自己精通的马克思主义真理传达到每个同志心理去似地。无论什么时候,尽管他那样忙,或者有时身体不大好,我们也从没有看到他有过烦躁或倦怠的神情。

在浴着晚风归去的途中,少奇同志像平常一样精神焕发,迈着稳健的步子,我们跟随着他前进。

柳岗每次把少奇同志的指示告知朱瑞同志,朱瑞同志都很高兴,认为少奇同志的指示非常重要;他并且说:按照少奇同志的指示去布置,山东的宣传工作一定能够很好地开展和摸出规律来。

三年以后,朱瑞同志回到延安,我们又见面了,谈起过去的事情,他说少奇同志那次经过山东,对山东工作的开展是起了决定作用的。在宣传工作方面,实践也证明他的指示是完全正确的。

(闻君记录整理)(本文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分局山东同志
山东图片库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OVER THE RAINBOW
一分局简介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严良堃同志逝世
建筑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