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风气是正常的吗?
1957-08-16肃仪
肃仪
在广州,我认识了一个工厂的团委书记。这是一位女同志,二十来岁,很健谈。我们一见面,她就跟我谈论起他们工厂工人的生产情况,先进事迹,也谈论到青年的生活,婚姻恋爱等问题。末了,她忽然说:“同志,有一个问题,最近在我思想上考虑过很久。我想跟你谈谈,不知道是否可以……。”我表示很愿意听到她的意见。于是,她就谈开了。
“问题是这样的:”她说,“在我们工厂,有一位女同志,名叫李瑛。她是青年团员,工作上倒没有什么大的缺点。可是,近来我对她总是有点看不惯。是什么原因?我也没有想清楚,只觉得她今年以来,变得特别爱打扮。这几个月,我老是看见她在做新衣服。并不是她没有衣服穿,而是她不愿意穿过去的那些衣服,嫌它们式样太旧、不漂亮。为了参加舞会,她专门赶制了一套西服和几条毛料裙子。她本来已经有了四件毛衣(连背心),有蓝的,也有红的,前不久又买了一件深黄色带花钻领的毛衣。可是,当她看见别的女同志穿上一件两边有花中间开襟的绿色毛衣受到人们的羡慕时,她又嚷着要买一件。最近跳舞时,她感到西服太单调,又化去近六十元做了件高领缎子丝棉袄和一条绛红色雪花呢裤。就这样,她在两个月里就做了一两百块钱的衣服。有人给她计算了一下,她现有的衣服能穿上好几年。可是,她并不满足,准备还要添些衣服。”
团委书记的谈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不禁问:“李瑛过去怎样?”
“李瑛过去可不是这样的人。她父母早死,家境很贫困,缺吃少穿。十二、三岁就做工,一九四八年来到我们厂。解放后,她表现得很好,领导上因此提拔她在科室里当干部。在这个时期,她生活上是顶朴素的,穿著也很随便,那时虽然薪水拿得不多,但在银行里还能有些存钱。而今年就不同了,自从报刊上宣傅花衣服以后,特别是她经常参加舞会,看见旁人穿得很漂亮,就感到自已也应该这样。”
她停顿了一下,沉思了片刻,然后接着说:
“对于李瑛同志的这种作法我是不同意的,好几次想跟她谈谈。可是有的人说,李瑛是女同志,还没有爱人,讲究打扮穿著是很自然的,何况,钱是她劳动所得,怎样处理,有她的自由,给她提意见,这是‘干涉太多了。”
“那你怎么看法?”我追着问。
“年轻女同志爱漂亮、爱打扮确是很自然的事。生产发展了,工资有了提高,相应地改善生活,过去穿布衣服,现在做上一两套呢料也是可以的。不过像李瑛这样讲究穿著,实在没有这种必要。前几天,她竟埋怨一个到上海去的同志没有替她买一件呢外套,其实她已经有一件蓝色呢外套了,很可以穿,而她偏要多买。你说这思想对不对?
“有人说:她钱多,不买穿的没处用。确实,她现在收入增加了,一个月能拿上七十多元,上无父母下无子女,即使每月添上一两套好衣服也有条件。但是,有了钱就应该这样随便挥霍吗?”
“最不好的,还是她对待姐姐的态度。她有个姐姐,一家大小五口人,主要靠姐姐每月三十多元的收人维持生活,虽然政府每月给一些救济,生活却还十分困难,只够吃饱肚子,五口人只有两条被子。而李瑛对她姐姐的这种处境却不大关心同情,只有当姐姐实在困难了,开口问她要点钱,她才给上几块。她既然有这么多的钱去做那么多的衣服,为什么不能略为节省点;给姐姐更多的帮助呢?”
“从李瑛的事情我联想到,目前在一部分青年中流行着的一种风气,就是讲究打扮穿著。就说我们厂吧,过去参加舞会,穿普通衣服也很自然,而现在,穿件普通衣服就往往被人议论,什么“保守思想”啦,“寒酸相”啦,而对一些穿著好的人,有些青年就很羡慕。当李瑛穿了新衣服时,人们总要围着她东摸西问,赞赏不己。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也使人们滋长着一种虚荣心理,有钱的就尽量穿著打扮,没有条件的也想法借钱做几件好衣服,有的同志害肺病宁可不吃牛奶也要做件好衣服。而一些家庭负担重的人却受到很大的压力,他们就因为没有一条好裙子连舞场都不敢进,怕别人笑话自己寒酸。你说,这难道是一种正常现象吗?”
听完团委书记的话,我也深有同感。我相信,每个读者也都可以从这位团委书记的话中联想到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一些东西,因此我把它题录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