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不让呗批评者发言?

1956-08-16杜煦

中国青年 1956年13期
关键词:虚心英雄主义团员

杜煦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机关的团小组会。会上批评一个团员的“个人英雄主义,议论打击领导”。一些同志还列举了许多事实。看来,这个团员是不同意这种批评,要求起来发言解释,可是一些同志却加以制止,不许他解释,并进一步批评他是“不虚心”“不接受意见”。理由是:既然是批评,就应该首先检查自己的错误,即使别人的批评不对,也不过是“言者无罪”,自己也应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个团员似乎更感到委屈,表情有些激动,眼睛里也含着眼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会后一了解原来这个团员平时工作也不坏,就是爱提意见,他对工作中一些不合理现象曾多次提出批评,但无效,于是他就和几个同志在一起商量如何进一步展开斗争。当然,他们在交谈中,对领导上的官僚主义是有些不满的议论的。这样,有些同志就主认为他是在“打击领导”。

我们姑且不谈这个团员这样做是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打击领导”的问题,但只就在批评会上根本不许被批评者发言这件事情来看,就很值得研究。 批评,本来是为了明辨是非,帮助被批评者认识缺点或错误,求得改正。在批评的意见中,有正确的,可能也有不正确的,批评得正确,合乎事实,被批评者是应该接受的;批评得不正确或不合乎事实,被批评者当然也可以不接受,也可以进行解释,以便弄清问题。这本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与“不虚心”又有什么关系呢?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是对的。可是,要“有”错误才“改之”,如果没有错误,就只能“加勉”,但也绝不能强迫人家勉强承认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也是对的。但为什么批评者可以“言者无罪”,而被批评者要进行解释,提出不同意见,就是“有罪”呢?不容许被批评者发言,不管批评的意见正确与否都要强制人家接受,这怎么能“与人为善,治病救人”呢?

当然,也许这个同志是不大肯虚心接受意见,但即或如此,在批评时也应该容许他发言。让对方充分谈出自己的意见,不是更便于大家分析问题,更便于真正从道理上说服他,帮助他认识自己的错误吗?

不要以为禁止别人发言,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有时被批评者在这种压力下,表面上不得不承认了错误,但并不能口服心服,真正搞通思想,这样,缺点或错误就不能真正得到纠正,这又怎么能达到了批评的真正目的呢?如果别人真是因为害怕这种批评,因而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心话来,长此以往,这不是引导青年变得虚伪了吗?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决不是意味着要强制别人,相反的,倒恰恰应该贯彻民主的精神。

从这件事,我联想到我们其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类似现象。譬如,在学习讨论或研究工作时,有一些人也常常是满足于意见“一边倒”,不愿有所争论。如果因理由不充足,说不服别人,别人坚持了相反的意见,我们这些同志就会不耐烦,就会照样给对方扣上“主观”“骄傲自大”等等大帽子,这些现象,确实反映了今天在有些地方还缺乏一种自由讨论的空气,有些同志还有不民主的作风。在这种空气的笼罩下,青年就不敢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了。

应该在青年中树立一种自由讨论的优良气氛,发扬民主作风,应该要培养青年既勇于修正错误,又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坚持真理。因为这也是一种可贵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啊!

猜你喜欢

虚心英雄主义团员
团员想入党怎么办
求知若渴 虚心若愚
呆奇的故事
虚心求上
现在流的泪,都是当初求P图时脑子进的水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一位儿童团员的抗战记忆
我的英雄主义情结
消解英雄主义:反讽与直观——《骑兵军》阅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