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徐人武学习科学的故事

1955-08-16超村

中国青年 1955年5期
关键词:自学工作

超村

哭是没有用的!

一九四七年,在胶东解放区牙前县(现改为海阳县)西涝口村的一所破庙里,设立着胶东工业研究室。这里各种设备都很简陋。没有电灯,没有机器,没有完整的办公桌子,也没有工业研究用的各种精密仪器,只有一些残缺不全的玻璃量杯,和代作仪器用的泥盆、瓷罐罢了。可是,人们就在这样简陋的设备条件下,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制造出了要用头等设备才能制造出来的硫酸,硝酸……。

这年一月中旬,这里调来了十多个青年小伙子。徐人武也在这时候,来到了胶东工业研究室工作。那时他才十七岁。

这里的设备虽很简陋,但对刚离开农村的徐人武说来,他在这里所接触到的东西,却都是很新鲜的。他看到研究员将两杯明明是白水一样的东西,倒在一起时,就成了红的、绿的或者蓝的,明明是像水一样的东西,划上火柴一点,就能燃烧起来。这简直像变戏法一样。

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使这个刚刚展开生活翅膀的高小毕业学生,一开始就对它发生了兴趣。

开始时,徐人武在研究室里做勤杂工作。每天扫扫地,洗洗东西,劈柴点炉子等等。这些事情虽很琐屑繁杂,但徐人武干得很起劲。他不管多么冷的天气,每天总是天朦朦亮就起来挑水、劈柴……。

徐人武对待工作虽很热情,做得很认真,但因为缺乏业务工作的科学知识,所以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出了好几次岔子。有一次,要漂白硝酸,同志们叫他烧火。他想烧火还不容易吗,在家时也常帮助妈妈烧火做饭。他只顾把木柴往炉子里塞。烧着,烧着,就烧过期了,等他站起来看时,硝酸已经大部分蒸发掉了。又有一次,是一个严寒的早晨,研究室主任叫他洗涮玻璃量杯。他不知道物体遇热以后会膨胀的道理。他把要洗的量杯都放在缸里,就用沸水冲下去,壶里的水还没倒完,在缸里受了热的量杯就“噼噼,啪啪”地响开了,当他仔细一看,已有一个杯子碎裂成片了,还有几个也裂了纹。

他做出了这件事情以后,心里难过极了。他知道,那时敌人对解放区封锁得非常紧,特别是这些工业上的用品。封锁得更紧,如今坏了一个,就是少了一个。他见了人头也不敢抬,本来好说好笑的脾气,现在突然变得沉默拘谨起来了。一个人偷偷地工作着,工作完了又悄悄地走开了。同志们知道他缺乏科学知识,所以谁也没责怪他,但是徐人武心上总像是有块石头压着。

一天,他又呆呆地站在工作室里,回想着烫碎玻璃量杯的事情,忽然正在他身后做实验的一位研究员喊了他一声——

“小徐,请你把那边架上的硝酸瓶递给我。”他就走到放着好几十个瓶子的架子上去找。瓶子上写着的都是化学元素符号,他不认识,找了老一会,才找出下一个瓶子,迟疑地交给研究员。那位研究员一看,瓶子上写着的是火缄,不是硝酸。研究员并没有批评他,只说了声:“你拿错了,”就自己站起来去拿了。可是徐人武脸上一阵热辣辣的,直红到脖子根上。他低落头,慢慢地转到门口,像石头人一样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沉思着。这时又勾起了以前做出的一些不漂亮的事情来。”人家都在那里勤勤恳恳地一天到晚忙个不停,连上厕所也急来急去的,而我呢,光出岔子。我怎么连洗个东西,拿个瓶子也会出错,我简直是像个傻子……。”想到这里,他的脸上烧得热乎乎的,禁不住两颗眼泪在眼眶里滚动起来了,但他咬了咬牙,极力地阻住了眼泪往外滚出来。“哭有啥用呢,谁还生来就什么都会吗?以后多当心,多请教请教人家,多看看、勤问问,慢慢也就能摸上路去的。”想着,用衣袖管擦了擦眼,就回到里面去了。

必须刻苦自学

研究室里的同志们学习情绪都非常饱满。当时买不到书,大将就用轮流阅读或一人读大胜听的办法。灯油有困难,就十来个人围着一盏煤油灯学习。每天工作完毕以后,就三个一夥,五个一群地学习讨论起来了。

一天下班以后,同志们又凑拢成一堆堆地学习起来了。徐人武一个人呆呆地坐在那里凝思着什么。

“小徐,你在想什么?怎么不参加他们学习。”硝酸室主任丁可生同志从外面进来,脸上带着很关注的神情问他。

徐人武没有发觉他过来,所以愣了一下说:“他们学习的东西,我听也听不懂,叫我怎么办?”

“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从头学起,慢慢地也就能和他们一样。”

“那我先学什么呢?”

“你可从初中的小代数,初中化学开始着手。”

徐人武听了丁可生的话,低下了头,没有作声。丁可生已经看出了他的心思。

“你不要怕学不曾,只要你肯学,同志们都能帮助你。”

“我不是不想学。我怕我的根底太浅了……。”徐人武迟疑地回答。

丁可生自己是从自学道路上过来的人,所以他很理解徐人武当时的心情。他靠着徐人武坐了下来,就将自己的自学经过讲给他听。

原来这位年青的主任、共产党员丁可生,初中只读了二年就参加了革命工作。他刚参加工作时是个卫生员,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就被调到研究室工作。他刚来研究室时,也和这时的徐人武一样,什么也不懂。以后他就积极地刻苦自学,漫漫地就能独立进行工作。后来他又开始了硝酸试制工作。

试验硝酸需要有高深的化学、物理和数学的基础:使用化学天平要懂得物理、三角;气体流量计算要用代数……。这些东西,丁可生在学校时都没有学过,可是,这些困难没把他吓住。他象小孩学走路一样;不会走先学爬,爬会了,再站起来学走。他从一九四五年就开始研究硝酸制造,因为技术上的困难,一次一次地失败了。可是丁可生顽强不屈地坚持着研究。每天工作完毕以后,就翻书钻研,有时晚上工作得很晚了,他还是要看书或做实验。每天总是熬到深夜。有时他刚上炕,东方已经发白了,白天他还是照常工作。坚持了两年多的时间,熬了无数个不眠的夜晚,终于把硝酸试验成功了。

徐人武听了丁可生的顽强的自学故事,好像在他眼前突然点起了一盏明灯,他寻思着:“丁可生原来是个卫生员,却能成为这样有本领的研究员。他能这样,我难道不能吗?”这个念头连着好几天在他脑子里滚动着。他开始明白:要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得好,不但要有积极的工作态度,还需要有做好工作的实际本领;要有工作本领,就要有象丁可生那样的刻苦学习精神。从此,他开始走上了自学的道路。

任何情况也要坚持下去!

徐人武原来在高小时数学只学到比例、分数,如今要学初中代数和化学,确是有着很多的困难。开始时他对书里讲的公式、方程式都很难懂得,记也很难记住,所以学习的进度很慢。他想:“这样下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工作中去应用呢?”他有些动摇了。可是,他立刻又批评了自己:“这是为了做好革命工作,现在刚开始就向困难低头,那以后学到更高深的,碰到更大困难时怎么办呢。该坚持下去,无论如何得坚持下去。”于是,他又振作了精神,坚持学下去。周围的同志都很主动地帮助他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并不断地鼓励他。丁可生还常用革命导师的名言教导他。这样,使他逐渐地树立了自学的信心和决心。

一九四七年下半年,敌人重点进攻胶东解放区。徐人武被分配去当了通讯员。那时的情况是十分紧张的,几十里地外在打仗,夜里可以听到隐约的炮声、机关枪声。他每天要出去送情报。送公文,领导上叫什么时候走,就得打起背包扛起枪来走,一走就是六、七十里,有时还要翻山越岭。环境是这样的不安定,但是,徐人武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了学习。他每次出发送公文时,总是将书本带着,放在口袋里,到了目的地,歇一歇,喝碗水以后,就打开书本来学习。在学习中遇到了“拦路虎”,就将它记下来,隔几天,难题积多了,就抽空跑到七里外的研究室去找老同志帮助解决。

有一天,徐人武送了公文刚回到驻地南马石小村歇下脚,忽然西边响起了“咕咕咕”的机关枪声,同志们听到枪响后,都跑到村口去看情况了,徐人武却还是坐落,看起书来。当同志们回来时,他已看了两个例题。他对同志们说:“枪声、炮声是常有的事,象这样的响声,一听就知道起码还隔着有十来里地。我是不让敌人抢走我的时间的,要是敌人敢来,我就同他干,敌人不来,我就学习。”

他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坚持着自学,就在这样的年月里,他学完了初中代数和化学。当他回到研究室时,已经能够帮助研究员做些简单的配料工作了。这时徐人武的心情已经完全不像刚去研究室时那样惶惑了。每当他在学习上提高一步,工作中多懂一样,多会一件一就增加一分自信,一分力量。学习的进步,工作的顺利,使他变得更聪敏了,更加欢乐了,求知的欲望也更加高涨了。

一定要按照计划系统地学下去

由于工作的需要,徐人武被调到胶东玲珑矿业公司工作。一到那里他就被分配到实验室去搞化学分析工作。这怎盛行呢?原来基础那么差,虽说巳初步地懂了一些,如今要搞化学分析工作,需要有定量分析学和定性分析学的知识;搞分析要与天平打交道,要懂天平,就需要有物理和三角的基础。这些课程都要上过高中和大学的人才能懂得的。

“这是革命工作的需要,我能因为没有这些知识就不干吗?不会就学,学了就能会的。”徐人武在新的工作面前,感到有些困难的时候,就这样的鼓励自己。

于是,他根据新的工作的需要,和自己巳有的基础,订出了学习计划。又总结和检查了一年多来的自学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他认为在以前自学中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计划不周,虽然有了总的学习计划,因为缺乏阶段的计划,所以不能合理地掌握和支配时间。往往会被突击工作打乱了自学时间。因此,他根据总的计划,又订出了每月的计划,根据每月计划,再订出每周的计划,还在每天学习以后,订出明天要做的习题计划,并订出了每周的学习检查计划。他把这些计划都夹在书本里,学到那里将它夹到那里。这样使计划对他起了推劝和督促的作用。

他在计划中给自己规定每天进行三小时的书本学习。就是说,每天要在业余时间抽出整整的三小时来自学。这三个小时的学习,不管是冬天、夏天,风雨天或落雪天,他从不间断,从没有用各种藉口宽恕自己,让自己背弃计划。这样坚持下来是不是有困难呢?开始时确实有些坐不住,特别是碰到了难题,一时看不懂,看下去又理解不了的时候,他是有些不安的。但在这时他就清醒清醒头脑,到外面散步一会,再继续学下去。他说:“学不下去时把它搁起来也不是不可以,反正没有人在管着自己,可是面前放着的就是自己订出来的计划,如果今天的搁一搁,就会影响了明天的,如果时常那样,那计划就没有用了,工作也就跟不上了。”他就是这样地坚持下来,渐渐也就成为习惯了。

在玲珑附近的玲珑山上,有个“仙人洞”,这里是风景幽美的休假胜地,每到风和日暖,天高气爽的春、秋季节,附近的人们都要抽暇来这里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一个星期天,天空异常地晴朗,像是一池平静的蓝水,和煦的阳光晒得人们感到全身舒适。徐人武的几个同伴,吃罢早饭以后,来到了徐人武的宿舍。他们是在昨晚上约好今天到“仙人洞”去游览的。

“徐人武。走吧,早些去的好……。”

“…………”

“不要耽搁啦,快收拾收拾走吧。”

“你们去吧,我今天还有些事情。”徐人武抱歉地推辞着。

“怎么!你变卦啦。”

“走吧,有事情回来再干。”另一个同伴,不耐烦地说,“今天多好的天气,不要放弃了良机。”

徐人武感到这样的天气外面的确是好玩,可是昨晚上有两道化学习题没有做出来,所以又感到放不下心。

“我不去啦,下次咱们再一块去吧。”他坚决地但又很不好意思地说。

大伙看他坚决不去,也就罢了。

同伴们走了,徐人武又感到有些遗憾。但是又一想:我学习是为了工作。玩儿可以在以后有充裕的时间再玩。想着,他就打开了昨天没有解决的习题学习起来了。

一九五○年初,徐人武调到博山工矿部。他和其他的一百多个同志在博山招待所住了有两个多月。徐人武在这段时间里没把它白白地放弃,他很好地利用了它,他像学校的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的学生一样,每天一定时间学习,一定时间休息。

博山工矿部招待所,设在博山北郊的一所很大但是很破的民房里面,徐人武就在这房子的一间座东朝西的厢房里住。这房间的门窗破旧不堪,为了挡风,破窗户上都糊着白纸,但已经都被风雪浸破了。徐人武每天上午早饭以后到十一点半,下午二点到五点,就在这间房子里学习。房间里没有炉子,也没有桌子和橙子,他用两块砖头叠起来当橙子,床铺就当桌子。虽说是在室内,可是气温却常在零度以下。他的两手冻僵了,就使劲的用嘴呵呵,两脚冻得麻木了,他就到院子里去跑步,身上暖和些了,再进去学习。同志们都劝他到太阳里晒晒,他总是回答人家说:“我不冷”。其实,他也不是不想到院子里去晒着太阳学习,只是院子里太杂乱了;那里一堆在打朴克,这里一堆在闲聊天,没法学习。那时他正在学习大代数。在学习中碰到有不少的难题,他就把它记下来,每隔三、四天到离招待所十四多里外的秋谷,请老同志帮助讲解。从招待所到秋谷要经过一个山,在羊肠似的转变抹角的小道上要走一个多钟点才能到达。有时逢到刮风下雨天,他为了及时解决问题,就冒着风雨赶去。

在这两个月里,他学完了范氏大代数的方程式论。

转眼间来到了一九五一年春天。

这时,徐人武来到了山东化工厂工作,但任技术员。

过去,徐人武从来没有侍弄过机器,现在来到了山东化工厂,在一排排擦得净亮的机器面前,他不知道这些机器怎么开,怎么保养。感到有些胆怯。“怕什么呢,什么东西还不都是学了才会的吗?”于是,他一面积极地在实际操作中学习,一面自学解析几何、化工机械。

不久,厂里派他到上海天利化工厂去学习硝酸铵制造。他在天利化工厂的实验室里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见过的实验仪器,和各种化学实验。他在这些新事物面前,什么都想弄个明白。就像是刚会说话的孩子,什么都要问问。有一次,他问到一个技术员:“硝酸铵的蒸发动力怎样计算?”那位技术员瞅了他一眼,低着头,没有作声,等了一会,才抬起头来,两手一摆说:“你问这个吗?这个我讲给你听你也不懂,这起码得有大学专业二年以上的程度,得懂得化工原理、微积分才能弄通。”徐人武听了这话,难过极了,觉得这人真能窝囊人。过后,他想想自己这情绪很不对:“科学是一点不能虚假的,这个自己就是不懂吗,怨人干什么呢。”

从天利化工厂回厂以后,他就开始学习更高深的课程了。一方面继续学习解析几何和化工机械,一方面开始学习化工原理和微积分。

这时,他接触的知识广泛了,在他眼前好像展开了一幅五光十色无限宽广的科学世界。以前他是像小学生一样,感到科学很新奇,而对它发生了兴趣;后来体会到要搞好工作就需要学习;如今,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是无穷无尽的没有底的学问,要想获取它,只有更加发奋学习。

他又给自己订立了新的学习计划,规定了新的学习制度。重新安排了学习时间,他感到时间愈来愈宝贵了,如今即使是几分钟,他也异常地珍惜。

恋爱也不能妨碍学习

在山东化工厂,徐人武认识了他现在的爱人汪鲁庆。那时他们两人都是青年团员,而且都在学习解析几何,所以两人很快就熟识了,为了互相帮助,

互相讨论研究,两人就在一起学习。他们规定起身早的人喊起身迟的,学习时不许讲闲话,按时做习题等等。这个制度虽是两人订立,两人执行,也没有第三者的监督,但他们执行得很坚决,从不马虎。有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汪鲁庆到外面去了,没有按照制度规定的时间回来,迟到了半个钟点,在学习完了以后,徐人武就向她提出了批评,汪鲁庆也在当时就向徐人武作了检讨。自此以后,他两再也没有违反过制度。他们一月一年地每天都那样严格地遵守着。

阴历二十三日的月亮,像一片新鲜的橘瓣,午夜里才偷偷地从东方升起,鱼肚色的亮光,照得满院子通亮。徐人武半夜里醒来,睁眼看到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亮光,他当成了黎明前的曙色,就一骨碌从来上爬了起来。按照老规矩,走到汪鲁庆房间的窗下,敲了敲玻璃窗,两人就跑到“学习室”学习起来了。这时厂长王祖宇刚开完会,准备到宿舍去睡觉,发现学习室里有灯亮,他知道他们两每天一早起来就学习,他就跑了过去,看到他们两个正伏在桌子上做解析几何习题。他又好气又好笑地说:“你们两个不要命啦,现在才十二点钟,你们就起来学习。快去睡觉。”两张有些腼腆的脸,相互望了一眼。徐人武强作着笑容说:

“咱们都没表,当了快天亮了。”

两人赶快地做完了一道习题,收拾收拾就去睡觉。

徐人武和汪鲁庆两人在一起学习已有半年多了,两人思想上的相互了解也更加明朗了,政治上和生活上的相互关怀也更加增加了。有一天,学习完了徐人武干脆地把闷在肚里的愿望,向汪鲁庆提了出来。他羞答答地说:“咱两建立个‘永久友谊吧!”汪鲁庆呢,心里也有过这样的活动,只是觉得现在年龄还小,还不到谈恋爱的时候。所以她回答徐人武说:“年龄还小。等以后再说吧。”

这时,徐人武因为恋爱关系没有肯定,放不下心来,每次学习的时候,他总想谈谈心里的话,可是当他话才出口,汪鲁庆就向他摇摇手说:“你别忘了制度,不准讲话,咱两在一块是为学习的。”徐人武没办法,只好将想讲的话咽到肚里去,低下头来学习,可是哪能学得下去,脑子里老考虑着这问题。有好几天因为脑子里常滚动着这问题,所以直接影响了工作和学习。隔了几天,他细细考虑考虑,觉得自己很不对:“我爱她是因为她学习好工作好,难道如今能为了恋爱而妨碍了自己的工作和学习吗?何况小汪是个好同志,只要我好好学习,努力工作,她有什么不同意的呢?”这样,他又恢复了过去的情绪,平静地集中精神地学习起来了。

汪鲁庆呢,看到徐人武的那股学习和工作的劲头,觉得自己更加爱他了。

技术不能脱离政治

应该指出,徐人武勤恳奋发的学习,在一九五二年以前,却只抓紧了科学技术理论方面的学习,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在他开始走上自学道路时,对学习目的是很明确的,渐渐地由于忽略了政治学习,使自己的学习目的,开始渗杂进了为着个人利益的成份,只想将来做工程师,当专家,成个有名望的人。他这样考虑:“我反正坚决地跟着共产党走就是了,现在我提高了文化科学知识,有了做好工作的本领以后,再学习政治也迟不了。”由于有这个思想在他思想上作鬼,所以他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对政治不感兴趣,甚至逃避政治学习,利用政治学习的时间去学习技术理论。因此虽然知识长进了,工作能够对付过去了,但工作上的主动性不够。一九五一年他在山东化工厂生产技术科工作时,很少下车间,除了行政上分配他应做的工作外,自己很少主动地去考虑工作,改进工作,提高工作,一股劲地钻在自然科学书籍里。没能将自己学得的理论知识与生产、与工人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

轰轰烈烈的“三反”运动,把徐人武惊醒过来了。他看到报纸上刊载的关于张子善、刘青山走向蜕化变质的事实,就是因为长期地放弃了对自己思想意识的改造,受着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的支配,坠入了陷落、毁灭的泥坑。他又看到自己厂里的贪污分子,大多也都是在平日轻视政治学习,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因此走上了贪污腐化的歧途。这使他开始认识到忽视政治的危险。这时党和团又不断地向他进行教育,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他开始认识到学习政治的重要,也开始深入到车间去了。

有一次,市总工会举行报告会,厂里派他去参加,在会上他听到济南第二机床厂的模范技术员何中原谈他怎样把劳动与技术相结合的体会。何中原谈到。有一次在安装冲天炉的过程中,由于厂房太矮,炉体太高,所以要竖炉就得要在屋面上挖个洞,这当然不合适的,他找了很多的参考书籍,想出了很多的办法来计算,设法避免在屋面上挖洞,可是只凭借他自己的书本知识怎么也没有想出个好办法来。后来党告诉他向工人请教,和工人商量研究,于是他就找到了老工人柳世才商量,终于在柳世才的帮助下,想出了一个妥善办法,在屋面上只要挖出一个很小的洞,就可将炉子竖起。

何中原的这一事实,使徐人武得到了很大的启发。使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旦能将自己的技术与劳动相结合,与工人实际经验相结合,就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从此以后他找到了新的生活方向,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取得了成绩。

一九五二年十月,厂里讨论国家计划时,徐人武从技术科调到一车间第一道工序的一个小组去帮助工人研究讨论生产计划。当时这个小组存在的一个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产品的主要原料利用率低,经常达不到国家的要求。他到了组里以后,就和工人同志一起讨论,一方面又个别地向有经验的老工人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他了解了他们在操作时使用的一种主要材料——硝酸的比重在一·四制造时反应温度在九五度,产品就只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可是,这是什么原因呢?他不知道,

他又具体地调查了操作情况,根据了解的情况,日夜地反复思考钻研,找了十几本有关的参考资料研究,每天晚上搞到十二点以后,白天一有了空就考虑,可是也没得到一个圆满的解答,只得到了这样一个启示,就是在制造时硝酸的比重一般规定在一·三八左右,反应温度不宜超过八六度,可是原因在哪里呢?不知道。时间已经过去好几天了,问题还没得到解决。一天,他忽然想到自己小时下河划水的事,他想:“人从水里起来身上总是带着泥或水。很可能因为反应时生成气体过急,煮的产品被气体带走。产生高温的缘故,可能是硝酸的比重大的原因。”接着他就去找生产组长昝桂生研究。昝桂生说:“很可能是这个原因。过去我们曾使用过一·三八的酸,产量及质量都很好。”于是,他俩和其他几个工人同志就开始了试验。终于经过几次的试验,每次将温度降低到八七至八九度时,产品就能得到提高,可以达到标准。以后又在这一基础上和工人同志一起作进一步的研究试验。果然在反应器外加冷却水冷却后能继续降低反应温度。这样使产量超过了国家控制的标准,达到了百分之一○五。这个长期没得到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以后,按当时产量计算全年可降低成本一亿八千万元。

通过这一问题的解决,不但考验了他的自学成绩,同时,使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技术人员面向生产和把技术理论与工人的实际经验相结合的重要。

有一次,他帮助工人杨锡祥等,把他们的操作优点集中起来,制定了某种产品的操作规程,使质量达到标准,提高效率百分之二十。如单以销售利润计算,全年能为国家增产二十九亿元。某种产品规定要挂两次蜡,他在工人的支持下,试验挂一次蜡,取消了第二次挂蜡的手续。不久以前,他从一本俄文的专业书籍里看到了某种产品的过剩含氧量不得超过百分之三的原则,(这里得交代一下:他为了更好地向苏联学习,曾坚持地自学了三年俄文,已经能够阅读俄文的专业书籍,并能翻译些工业产品的说明书了。他知道自己车间里,这种产品的过剩含气量是百分之四点八,于是他在领导的支持和工人的具体协助下,按照苏联的经验进行试验,结果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每年能为国家节约一亿多元,并保证了安全。在做出了这些成绩之后,徐人武不禁感慨地说:“如果我不走党指给我的道路——面向生产,向工人学习,向苏联学习,我到今天还会像以前一样,缺乏明确的方向。学习是为了直接帮助工作、提高工作,只有明确了学习目的,有正确的目的,才能为国家做出一些成绩。”

这些还只是开始!

由于徐人武坚持自学,刻苦钻研,使他从原来只有高小的文化程度,到今天已提高到相当于大学的文化水平(主要是化学、数学和物理),并在最近两年来相应地提高了政治觉悟水平,面向生产,向工人学习,向苏联学习,在工作中发挥了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在党和行政领导的支持下,两年来他和工人一起研究改进生产,为国家增产节约共值八十多亿元。同时由于他的技术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际生产经验的逐渐丰富,已在去年六月开始担任第一车间轮班主任,在一个轮班中代表车间主任指挥一个车间的生产。

去年十一月,他受到了青年团山东省委员会的奖励,授予他“山东省优秀团员”的光荣称号。他在授奖仪式上向党和团表示说:“由于党对我不断地培养教育,使我从原来只能做些勤杂工作的学员成为初步掌握了理论和技术的化学工业工作者。在我的自学和工作过程中,党不断地鼓励我,给予我克服困难的力量,及时地帮我指出前进的方向,使我不断地克服缺点,认清学习的目的,将学到的东西和生产结合起来,和工人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所以初步地取得了些成绩,但这些还只是开始,今后我要在党团的培养下,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好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自学工作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对“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认识和思考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告读者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