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创造性的劳动

1954-08-23何其仁

中国青年 1954年15期
关键词:创造性劳动工作

何其仁

什么是创造性的劳动

我们国家已经开始进行空前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事业。千千万万的人民,在各个不同的角落里和各种不同的岗位上,正在不断地发挥自己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这个伟大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每个爱国青年,也都希望自己能在这个事业中献出创造性的劳动。但是,什么叫创造性的劳动?我们应该怎样来正确理解创造性的劳动呢?张明山发明反围盘,王崇伦创造“万能工具胎”,郝建秀首创科学的细纱工作法,郑锡坤发起五百公里超轴运动;他们发明创造,技术革新,打破成规,把劳动生产率提到更高的水平。无可怀疑的,大家都会承认这是创造性的劳动。

有人说:“人家有技术,当然可以发挥创造性,可是像我这样只做些简单工作、没有什么技术的人,无论如何创造不出什么名堂来。”有人说:“工厂生产有指标、有定额,一个人的创造性很容易从超额完成任务的数字中表现出来。机关工作就不能完全这样,很多工作不能论件数个数,怎么好表现出创造性?”这些意见正确吗?假若是正确的话,那就是说,只有在某些岗位上才可能发挥一个人的创造性,在另外一些岗位上就完全不可能。也就是说,某些工作岗位本身会限制人们的创造力,使它不能发展。这样的意见我们是不能同意的。

我们应该认清楚这样的事实: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因为劳动的性质、方式、条件等等的不同,各人的创造性劳动所表现出的形式也就不可能求得一律。有些工作是可以用数字直接计算成绩的,有些工作的成绩并不能用数目字来计算;有些工作在短期内就可以看得出成绩来,有些工作的成绩却需要经过长时期才显露出来,有的甚至于不容易叫人看得出来。像机关里有许多工作,如文书、打字,每天抄多少东西,打多少字,这是像工人的生产一样,可以用具体数字来计算工作成绩的。但有些工作,如机关中的总务、科员、干事、政策研究工作等等,以及在工厂或工地里的保安工作或宣传工作,这些工作的内容,不是像工人一样,生产一件件具体的产品(如机器、零件等)而是在一定时期研究某个问题,发动群众做某件工作,这样的工作是不能用数目字来计算成绩,也不一定能在短期内看出工作的效果。但任何工作,不管它是怎样简单平凡,也不管它是怎样“不具体”,只要你努力去做,都一定会做出成绩来,在质量上分一个好坏高低。事实上,今天有许多人在那些似乎是最平凡的岗位上提高了工作质量,做出成绩来了。如卖电车票,应该说没有什么复杂的技术,但北京女电车售票员胡奎英等五人却找到了窍门,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减少差错;又如成都电业局煤栈收发员谭道成,他的工作简单到只是在领煤发煤时过一过秤,在收发单上填几个数字、盖一个章,可是他却设法降低了煤栈煤的折耗率。在机关工作中也出现了秘书科员张仲平、收发员李文兰等许多模范工作者。至于一般的科员干事,如果在工作中能认真钻研业务,了解与分析情况,不断提出新的问题,改进了工作,或者是很好地贯彻了领导意图,出色地完成了某项任务,表现了他们在工作中的首创精神,这都是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我们可以说,凡是一个人在劳动中能够革新技术或改进工作,表现出这种新的独创的因素来有利于人民和社会主义的事业,不论他的工作是否简单、平凡,也不论他的劳动成绩是否能用具体数字计算出来,都应该叫做创造性的劳动。这样看来,在任何岗位上工作,都是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的。

我们说创造性的劳动应该赋有新的独创的因素,有的人就觉得这太困难了。有的人甚至于抱怨起来:“当文化教员,早已有了祁建华,管理仓库,也有了黄润萍。要创造发明,人家已经先走了一步,自己只能跟着别人走,学习先进经验罢了,还谈什么创造性?”这种看法也不对。任何先进经验与创造发明,不能说是好到了极点,没有一点再可以改进和发展的地方,更不能说在任何情况下可以原封不动地照搬。把别人的先进经验和创造发明加以改进与发展,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改进与发展,都应该说是创造性的劳动;就是把别人的先进经验与发明创造拿来,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具体条件来运用,并且运用得很正确,获得了良好的结果,也应该肯定说是创造性的劳动。事实是这样,郝建秀的科学细纱工作法推广后,纺纱工人中涌现出了更多的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他们很多人很好地推广了郝建秀的工作法,或者是发展了郝建秀的工作法,这也是创造性的劳动。

因此还应该补充说,伟大的发明创造固然是创造性的劳动,根据别人的发明创造和先进经验,作了点滴的改进或稍微的革新,或者只是结合自己的工作情况与条件,正确地运用了别人的发明创造和先进经验,对人民和社会主义事业作了贡献,都应该算是创造性的劳动。

但我们怎样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又应该怎样去在劳动中发挥创造性呢?

创造不能靠偶然性

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一个先决条件是要劳动,要辛勤持久地劳动,要在劳动中有朝气蓬勃的精神以及和一切困难作斗争的勇气与决心;还要热爱自己的劳动,要明了自己劳动的意义,树立进行创造性劳动的正确目的,自觉地积极

主动地为社会主义而不懈地劳动。

任何一种伟大的发明创造,是要支付出巨量的辛苦的劳动才能得到的。达尔文为了解答“物种起源”这个问题,曾经辛苦进行搜集资料、观察研究的工作,时间是整整二十年。米丘林把自己六十年的精力放在果树实验场里,完成了改造生物的伟大学说。倘若一个人不肯辛勤去劳动,没有用自己辛勤持久的劳动所积累的实际知识做基础,要想在任何工作中发挥一下创造性,那就简直等于痴人说梦,是永远办不到的事。可能有人这样想,劳动自然是要劳动的,但少劳动一些也可以创造。那我们应该讲清楚,每一种创造都是需要人花费巨量劳动的,想投机取巧是绝对达不到目的的。或者有人以为创造可以靠天才、凭灵感,创造是可以偶然出现的奇迹。可是天才是与勤奋分不开的;是要靠不断的辛勤劳动培养出来的;而“灵感乃是不喜欢拜访懒惰者的客人”(柴可夫斯基语),是需要我们花费巨大劳动做好准备工作后才请得来的;因之创造只能是一点一滴辛勤劳动的积累,而不会有什么偶然出现的奇迹。马克思应该说是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他为了著作“资本论”所钻研过的书,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千五百种,而且都作了提要;“资本论”第一卷发表的时候,是在他开始著作时的二十四年之后。这位世界劳动人民的领袖和导师,为了创造科学的共产主义的理论,是花费了多么巨大的辛苦的劳动啊!

有的人的确也在那里劳动,但在劳动中表现出一种疲蹋现象,缺乏朝气蓬勃、勇敢进取的精神,没有不怕艰苦、克服困难的勇气与决心,因之创造性与他们无缘。他们往往爱埋怨自己的工作环境坏,条件差,困难多,发挥不出创造性来。这能够成为理由吗?那我们就看看史瑞芬开始教小学的情况吧。那时学校可说毫无设备,很少学生,群众不信任她,又碰上当地严重灾荒……真是困难重重。但她能够逐步克服困难,终于办好学校,成为群众爱戴的模范教师。在坏的环境中努力改变环境,在条件差的地方设法创造条件,在因难面前不是退缩而是想办法去克服,改变现有的条件和环境,这正是创造,而许多先进模范人物也就是这样来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的。

要进行持久的劳动,要克服劳动中的困难,就必须热爱自己的劳动。说要热爱自己的劳动,是因为只有当自己精神完全贯注于劳动中的时候,才能充分发挥劳动的效率,才能显示出克服困难的力量,也就才有可能表现出创造性来。也只有热爱自己的劳动的人,才能保证在劳动中的精神完全贯注。一个人坐在机关里办公,对自己工作毫无感情,总是心不在焉,当然无法表现创造性;或者是身在深山里搞钻探工作,心却跑到汽车工厂里想去发明创造,同样也永远创造不出什么来。

热爱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发生深厚的感情,是需要一个对它了解熟悉的过程的。首先是要了解它的政治意义。了解自己的劳动在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作用,认识到自己的劳动正是伟大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一部分,热爱社会主义,也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劳动;更重要的是能因此而加强自己在劳动中的责任感,把劳动当作幸福的生活和光荣的事业,能够更加自觉地、愉快地、主动积极地去劳动。而在劳动中的创造性,总是与高度自觉性联系在一起的。

既然我们的劳动是为了社会主义,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目的也只能是为了加强社会主义。而且事实上,只有一心一意从加强社会主义出发,才能很好地表现出创造性的劳动。谭道成就是从要如何为国家节省煤炭出发,而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的。这一点若不弄明白,像某些人那样,也在整天想发挥创造性,但其目的不是为了社会主义,而是想因此一举成名,结果什么也没有创造出来。前面我们讲过,发挥创造性是需要精神完全贯注在劳动中的;一个人若不把自己的精神集中在劳动上面,不去全心全意地为社会主义而劳动,创造性又怎么会自动找上他的门呢?

要创造就要钻研工作

要在劳动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就必须从实际出发,在自己工作中去发现问题,努力钻研问题,设法解决问题;必须学习与精通业务,了解与熟悉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并不断地在继续参加劳动过程中汲取新的经验,来补充、修正和发展自己的旧有经验,加深和丰富自己的知识,把工作一步一步地更加提高。

为什么必须发现、钻研和解决问题?毛主席说:“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那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那里就有问题。”我们工作中有问题,就存在于主观要求与现实结果的矛盾的地方,存在于我们的缺点和错误的地方,存在于我们前进的阻碍与困难的地方。我们能从自己工作的实际出发,找出了矛盾、缺点、错误、阻碍与困难在什么地方,也就是说发现了问题;再进一步去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找出了解决矛盾、弥补缺点、改正错误、排除阻碍、克服困难的办法,真正解决了问题;这就是创造性。金星奖章获得者任国栋,在一九五二年春天领导农民订增产计划时,开始群众都很保守,计划订得很低。他首先就抓住这个问题,农民为什么对增产很保守?由于对增产没办法、没信心。怎样给农民拿出办法来呢?到群众中找办法去。怎样开头找呢?先合算合算,一垧地照理应该收多少粮食?现在实际上每垧打了多少?一合算下来,过去每年每垧地少收了值一匹马钱的粮食。“马”丢在哪里了?这就是关键问题。经过这番深入的分析研究以后,他找了五个村的干部开了个“诸葛亮会”,就解决了这个增产的问题,增产计划也就都很好地订出来了。模范工作者就是这样在不断发现、分析研究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创造性的。有的人却不是这样,不是从自己的工作实际出发,去发现、研究与解决问题,而是醉心于“伟大的创造”,老想着要“一鸣惊人”,对于自己工作中虽然很小却很实际的问题看不见,或者根本瞧不起。这样好高鹜远,自然是显得眼高手低,结果什么也创造不出来。

有些同志的确是想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但是发现不了问题,或者是虽然也看出了一点问题,却又没有办法解决。这个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发现不了问题,有些时候可以说是由于自己的水平低,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由

于对自己的业务不够熟悉,对与自己工作有关的一切情况不够了解。比较深一点的问题,不是外行所能看得出来的,也不能够在外行手里得到解决。中国有句老话:“熟能生巧。”“生巧”就是创造,可见创造是从“熟”中得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钻研业务,了解情况。在钻研业务时,不仅是要学会怎样做,而且还应该研究为什么要这样做;不仅是要掌握业务知识,还需要学习与业务直接有关以至间接有关的知识。如像一个会计员,应该熟记会计制度的条文,熟悉记帐的方法,也应该懂得每个条文的道理,懂得各项收支在本单位中的意义与作用。又如一个科员干事,就应该很好地钻研业务,学习有关的政策知识,经常掌握和积累与自己业务有关的材料,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业务水平,更好地帮助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钻研业务外,了解情况应该说是发现与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才可以初步的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就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有时把问题弄清楚了,得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有时问题虽然没有得到解决,但却把问题挖深了一步,就要去继续深入了解情况,再加分析研究,以求问题得到解决。就是问题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还要把办法拿到实际工作中去试验,可能发现办法并不完全妥当,也可能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于是再去了解、分析、研究,把原有办法修改或找出新的办法来。任何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都是从钻研业务和熟悉情况入手,通过问题的发现与被解决来显现出自己的创造力量的。

要很好地钻研工作,发现问题,就应该反对工作中的“差不多”和骄傲自满思想。有的人工作做出了一些成绩,就骄傲自满起来,以为自己工作能做到这样,也“差不多”很好了;而不懂得一切事物是在不断的变化与发展,我们若不能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前进,停滞不前,不仅不能获得新的工作成绩,连旧有成绩也不可能保持。我们反对骄傲自满,因为一骄傲自满,就会夸大个人的作用,忽视群众集体的力量,就会脱离群众,断绝创造力的泉源,变成了极其渺小无能的人。一骄傲自满,就会使自己的感觉变得迟钝起来,再也看不到自己工作中的错误和缺点,发现不了新的问题,把自己前进的道路堵塞住了,也就和创造性劳动绝了缘。

有的同志觉得自己情况也熟悉了,工作也钻研了,问题好像也发现了不少,但仍然感觉苦恼,无法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原因是工作太忙、问题太多,处处被动,对付不了。这我们应该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作一番研究,把问题拿来排一排队,分清事情的主从、轻重与缓急。弄明白哪些是主要的带关键性的问题,哪些又是次要的问题,哪些事情必须先办,哪些又可以缓办。当许多问题摆在面前不可能一齐得到解决时,我们首先要抓紧主要的带关键性的问题,首先办理急需办理的事情。这就是抓中心、抓关键;这就可以使我们的工作由被动称为主动,工作中的问题逐一得到解决,自己的创造性也随之而发挥出来。

自己了解了许多情况,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都很零碎、杂乱,不成系统;虽对创造性的发挥有帮助,可是还不太大。因此我们还必须把自己的以及别人的多次的经验,结合所了解的实际情况,加以综合、分析、研究、比较,剔除那些糟粕无用的东西,揭开那些掩盖事物本质的表面现象,找出其中内部的联系和它的发展规律,得出肯定的结论:这样做就会得出怎样的好结果,那样做的结果又会怎样不好;在某种情况下某种作法是正确的,另一种作法就会犯错误;某种作法在这一种情况下能得到成功,在另一种情况下又会遭到失败……,这样把个别的零星的经验总结起来,提高一步,就获得了比较成熟的经验,这就是新的东西,这就是创造。郝建秀、张淑云、郭秀云等人的工作法,都是这样从总结经验中创造出来的。

创造不能只靠个人智慧

依靠集体,依靠群众,依靠党,是所有先进模范人物能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唯一可靠的保证,是一切创造力量永远不竭的巨大泉源。

任何伟大的发明创造,以及任何一点改进与革新,决不是孤独的个人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在用千万人的点滴创造所建立的固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汲取了许多别人的错误和失败的教训而获得成功的。任何人都不能把个人的创造完全归功于自己;而只能说他个人对这个创造有一份贡献,最多也不过是一份较好的贡献,并且也应该说这一份贡献,是集中群众智慧、依靠集体力量的结果。应该记住,郝建秀的新的细纱工作法,是汲取了几位别的女工的优点创造出来的;史瑞芬办小学,也是靠群众的帮助成功的。

正因为这样,就要求我们爱护和关心集体的事业,把集体看作是发展个人创造力的依靠;切忌骄傲自满,而必须虚心向别人学习,也诚恳地帮助别人,在彼此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当中,来充实自己的创造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有的人在工作中只愿意单干,不愿意与人合作;以为与人合作就显不出自己的本领,表现不出个人的成绩,这首先是没有记住我们劳动的正确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扬名,而是为了整个的社会主义事业。其次也没有认识到有些工作是要依靠集体的力量来进行的,并且任何工作能与人合作,能汲取别人的智慧与力量,就一定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工作做好了,成绩自然也有自己的一份。这样谁也不会来抹煞,同时也是不能抹煞的。

要能真正地依靠集体、依靠群众,首先就必须紧密地依靠党,坚决服从党的领导,执行党的政策。我们的党是有高度组织性的集体,与千千万万劳动群众保持了最密切的联系。依靠党,就能够最好地吸取群众的智慧,依靠集体的力量,就能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就能够在专心劳动时得到指示、启发、扶持和帮助,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党对每个忠诚为社会主义劳动的人们,对每个人的创造性的劳动,都表示十分重视、爱护和关心。因为这就是我们国家内的新生的力量,我们祖国正是要依靠这力量来完成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事业。

党领导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的胜利,为人们发展创造力开辟了无限宽阔的道路。成千上万的过去被人忽视的平凡的劳动者,今天在党的领导、关怀和扶持之下,在劳动中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量,对社会主义事业作了良好的贡献,“行行出状元”这句古老的谚语,只有在今天劳动人民当了国家的主人,劳动成为荣誉的事业的时代里,才获得了现实的意义。我们相信,今后在任何一种岗位上,都会涌现出无数的忠实于社会主义的人们,他们会得到党的爱护和支持,会得到群众的信任与帮助,使自己的创造能力获得充分的发展,以创造性的劳动来献给人类最伟大壮丽的事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事业。

猜你喜欢

创造性劳动工作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热爱劳动
不工作,爽飞了?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选工作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