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进了师范学校
1953-08-17
我在报刊上看到一些有关学习问题的文章说:学生要学习好,一方面要勤劳地学习,一方面又必须要循序渐进,不能急躁,不能突击,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民解放军战士原来是文盲,只经过两三年的学习,就能提高到高小毕业的文化水平呢?又如一九五三年二月二十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鞍山钢铁公司的老干部补习学校”一文中说:该公司总经理马宾同志在一九五一年四月,对算术四则还不大知道,但他经过一年半的学习(每天早上学习一个半钟头),已学到高等数学微积分了;还有他们公司里的许多老干部也像马宾同志那样在文化上得到迅速的提高。这样作是否符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呢?为什么学生不能像他们那样作呢?
(湖南邵阳市一中粟一匡问)
粟一匡同志:
为了答覆你所推出的问题,我想首先谈一下“学习必须循序渐进”的科学根据。苏联伟大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揭示了人们认识的生理机构是大脑皮质,并告诉我们关于学习的生理过程。人自落生后,就开始了学习,逐渐地由环境中积累生活经验。刚出世的婴儿除了有吸吮、啼哭、保护等本能外,对于外界事务,什么都不知晓。在生长过程中,婴儿的大脑皮质对于外界事务,通过各感官传送的刺激,逐渐有了最简单的分析(辨认)和综合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不断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也就不断提高。例如当你晚上指着电灯,告诉一周岁的儿童“这是灯”时,教几次后,当你再说“灯”时,不用手指给他,他就知道去看电灯;这个学习过程在大脑皮质中是怎样进行的呢?当幼儿看到灯光时,在他的大脑皮质中就有一定点接受了视神经送来的灯光刺激而兴奋,同时他听到了“灯”的声音,在他的大脑皮质中又有一定点因为听神经送到的“灯”字音而兴奋,这两个兴奋点发生了暂时的联系,经过多次的重复教导,就巩固了共同的联系,于是他学会了什么是“灯”。这样的生理活动,巴甫洛夫叫它为“条件反射的建立”。我们的一切学习过程都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只不过在不同的年龄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建立条件反射——来进行学习。幼年时必须靠感觉器官的帮助,来学习新事物,所以年幼的儿童只有对于看得到,摸得着的东西,才容易学得好。年龄渐长,不但能靠感知来建立条件反射,靠已建立成的旧的条件反射——生活中积累的感性经验,也可以与新事务的刺激相联系,而造成更繁杂的新的条件反射。所以在中学的课程中,有许多不易直接感知的东西(如过去时代的史事,地理上远方异地的事务,看不见的光线等),都可以根据过去的感性经验,通过教师的讲解或书本上的文字,得到理解。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大脑皮质接受复杂的新知识时,必须以旧的感性经验——旧旧的知识——为基础,不然就不容易理解所学的东西。例如封建社会中的私熟教学,让八九岁小孩背诵四书五经,就是不结合感性认识的教学法,学习的结果,只是死记了些不知所解的生字而己。这也就使我们了解到为何一定要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来排列学习内容;一定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前进,去学习新的知识。所以巴甫洛夫再三教导我们。学习要循序渐进。
那末人民解放军战士和许多老干部为什么能较快地学文化呢?毛主席在“实践论”中指示我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生活中实践越多,他的感性经验就越丰富。实践是指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其中最基本的是生产活动和阶级斗争。我们知道解放军战士和老干部有丰富的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的经验,这就成为他们学习文化的良好基础。譬如有些人民解放军战士是文盲,对“枪”“炮”等字都不认识,但他们在生活中对这些东西是非常熟悉的,也常常用到“枪”“炮”这些语言。这些语言和枪炮的形象在战士们的大脑中,早已形成巩固的条件反射,因此当他们学习“枪”“炮”等字时,就能很快地把这些字形和他们脑子里已有的关于“枪”“炮”的语言和形象联系起来,形成新的条件反射。这样他们在学习文化时,就比没有这些感性知识的人容易理解,也容易记牢,所以他们的学习速度就比较
快。当然这也靠他们的坚忍意志和顽强学习精神,高玉宝的成就可以说明此点。还有你提到的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马宾同志和该公司许多老干部学文化之所以取得成绩,也是这个道理,因为他们有一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水平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使他们在学习时可以“举一反三”,凭经验和其他方面的知识可以联想到很多方面,同时可以了解很多方面,学习效率自然会比别人高。因此我们可以了解:知识广博和生活经验丰富的人在学习一种新的东西时,要比知识和经验少的人学习得快一些和容易一些。我们青少年学生则由于知识和生活经验都较少,因而在学习效率上是不能和成年人相比的。当然不论成年人和青年人,在学习某一课程时,还是需要从低级到高级,按部就班地学习。譬如马宾同志学数学也是首先从“算术四则”学起,再学代数、几何,然后再学高等数学。决不能对算术四则、代数、几何还不懂,就去学习微积分。
此外,成年人身体已发育完全,他们所能担负的劳动(包括脑力的和体力的),要比青少年多。而青少年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各部还未发育完全,需要比成年人有更多的休息和运动,所以毛主席特别号召我们青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也是这个道理。(王义润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