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鞍钢三年
1953-08-17周专典
周专典
我到鞍钢工作已三年多了。三年来,我在工作中向工人学习到不少的东西,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苏联科学技术的先进性。
一九四九年九月,跟其他刚从大军里出来的学生一样,我第一次走进了鞍钢炼铁厂。领导上把我安置在高炉上当见习技术员。这是我工作的开始。
鞍钢炼铁厂是个规模宏大的厂子。三年来,我亲眼看到高炉从废墟中重建起来,每天每天成千成万吨地喷出红色的铁水,支援着全国的建设。在这巨大的操作面前,对于刚离开学校的我来说,真感到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记得我刚到高炉不久,一天清早,铁口自动漏铁了,红色的铁水从炉台喷到地面,满屋都是火焰,到处听到爆炸声,高炉被迫停止生产了。这时,我们这些年轻的技术员吓呆了。但劳累一夜刚要下班的工人们在共产党员刘世安的带头下,都重新穿起工作服,钻进烟火里去修理炉子。半凝固的铁液烤着了他们的衣裳和鞋子,烤焦了他们的头发,但他们却镇静如常,只用湿毛巾包了头,用水浇湿了一身,又钻了进去。两小时后,高炉又重新恢复了生产。
这次工人们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惜牺牲自己的英勇精神,给了我极深刻的教育。
当我工作过一段时期后,我逐渐发现工人们不仅热情勇敢,而且聪明机智,能够掌握极复杂的科学技术。我们工作组的副组长包秀良同志,一个有十几年工龄的老工人,他的手写不出自己的名字,但能优越地掌握着像老虎一般的铁口。当国民党到鞍山时,老包曾干脆歇工到大街去蹬过三轮车。解放后,他又回到了鞍钢。当时工厂的生产仍是沿用伪满时的老办法,每次出铁怕铁水喷出来烧人,铁口堵不上,所以总是把风排尽,就是说暂时停止生产。因此鞍钢重新开炉以后,铁口还常常发生事故,漏铁水。老包为了这,曾烦恼得吃饭也没味。他整天捉摸如何来消灭事故,工作时捉摸,回家睡在床上也捉摸。有一天出完铁,汗还没擦,老包就来找我,说,他捉摸出来一点道理:出铁时不应排风,因为炉内没有风的压力,从铁口打进去的泥成直线穿入不能起作用,如果留着点风把泥塞进铁口,里面有风的压力就可使堵口的泥球紧紧附贴在铁门里边,像一个铆钉帽,铁口就堵得牢实了。我们都支持这个建议,试行的结果很好,铁口深度加大了,事故也大大地减少了。以后经过他们不断地改进,高炉做到全风堵出铁口,出铁时再也不要停止生产了。
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东北的时代,技术是由日本技术人员垄断的,高炉的信号室内不准中国人靠近。工人李凤恩曾因送渣样走了进去,被日本厂主任发现,马上把他赶了出来。但就是这一个普通工人,今天以自己的艰苦学习精通了技术,现在他已经变成了高炉操作的能手,成为一个由工人中培养出来的技术员。我们知道大型高炉的操作是十分复杂的。炼钢时眼睛还可以直接看到钢水,但高炉里的铁水却看不见,炉里的状况,必须通过现代化极端复杂的仪器作综合的推理判断。如果推断不准确等铁水出来发现还有生铁成份时,则生米已煮成熟饭,再也无法更改了。当李凤恩最初和其他技术员一样操纵高炉时,还不免发生出铁不合格的事情。每当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他就急得像孩子似地哭了。他不忍见到国家财产遭受损失,于是他不断钻研,提高自己的高炉技术,就这样他班的操作成绩超过同时的大学生出身的工程技术人员,他被评为全厂的产品质量优良的技术员。
工人们热爱劳动,他们把工作就看作是生活。如果一天不工作,不劳动,他们是难以忍受的。全国劳动英雄孟太同志得了重病,被送到休养所去。他总是惦记着工厂。每天都要从窗子里看高炉的烟筒出烟是否正常,他刚能起床,马上又跑进厂子去上班。为了照顾老年工人的健康,今年组织上准备让一批年老的工人只担负较轻的劳动。我们高炉组长栗清新已有三十二年的工龄,人事科的同志动员他说:“老栗,你已五十多岁了,领导上准备请你到小高炉但任组长,这样可以少费点心思。”结果却激怒了他。他去找厂长,找党委,找工会,说什么也不愿离开大高炉。他向我说:“这样火热的生产教我离开,还不闷死我,我要再干上十年八年。”
三年来我们厂里的工人们在生产上有了不少的创造,他们爱祖国、爱劳动、爱国家财产、爱知识的优良品质,越来越深刻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激励着我去考虑应该怎样像工人一样来对待自己的工作。
三年来,由于党的领导和启示,我在技术上又认识到应该学习苏联先进经验。
一九四九年底,我才开始在炉子上值班操作的时候,一次,厂长和我谈起修四号高炉的事情。根据工程师的意见须得明年春暖花开时才能动工砌炉,而苏联专家建议十一月间就动工。冬天修炉在资本主义国家是不允许的。我当时很怀疑苏联经验是否行得通。但领导上却毅然接受了苏联经验,决定在冬天修炉。结果在第二年一月高炉比原订的计划提前半年恢复生产,而且生产得很好。这件事打开了我接受苏联经验的思想大门。
很久以来鞍钢炼铁厂存在着两大悬案:即烧结矿的使用和低矽铁的冶炼问题。鞍山地区的矿石贮藏虽很丰富,但百分之九十八以上都是含铁百分之三
十到四十的贫矿石,不能直接装入高炉去炼铁,必须经过选矿精选后造成人造富矿。一种是压成块烧炼之后叫团矿,一种是用矿粉直接烧炼叫燎结矿,后者的成本便宜一半,而且产量多。伪满几十年试验的结果,证明烧结矿不好用,决定鞍山应走团矿的路。
另一问题是鞍钢炼不出来含矽较低的铁。高炉炼出来的铁水含矽百分之点五到点二,不能直接送去平炉炼钢,因为矽会熔蚀炉壁,并延长炼钢时间,在过去,不得已就采用了三联炼钢法,高炉平炉之间增设一个预备精炼炉,把含矽降低后再送入平炉炼钢。
这两大障碍在技术上限制了鞍山钢铁事业的发展。苏联专家研究了鞍山情况之后,就建议我们试验烧结矿冶炼低矽铁。
对这个建议的反映是很大的。有人写出文章来“论烧结矿”“再论烧结矿”说明团矿的好处,有人把什么美国专家写的“论鞍山原料”翻译过来,说鞍山将来的发展是团矿,而不是烧结矿。初期试验的结果,正证明了他们的预测烧结矿难用,于是有些同志就拒绝使用烧结矿了。十一月初,我们接受了第二次试验的任务,我们全炉同志都很清楚了解烧结矿试验的成功与否是直接关系着鞍钢将来的发展方向,祖国工业化的速度,所以大家的情绪都很高,工人和技术员都提出保证条件,互相鼓励监督,促使试验成功。
首先,我和高炉上的技术员研究了四高炉第一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拟订了一个共同遵守的计划把试验坚持下去。
在试验中,困难是重重的,在炉料悬着出不来铁的时候,我们夜里都告急得不能入睡。那时,忽然我想起一件事来:
当专家罗莫罗索夫同志还在鞍山时,有一天他看过生产情况之后指着渣子说:“石灰太多,炉子不顺利罢!”那时我们厂正以使用石灰多的渣子当作是成功“经验”所以他讲后我们也就忘了。
第二天,我一早就跑到厂里向其他同志提起这件事情,结果,大家都同意试行苏联专家的建议,采用石灰石含量少的渣子使炉子变为顺利。再经过各方面的改进如出铁不放风,改变装料制度等,终于在三个月的时间中试验得到成功,高炉上使用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烧结矿,顺利地制造出了低矽生铁。
这样鞍山的钢铁冶炼面貌,也就根本改变了。选矿方面决定了制造价廉的烧结矿,解决了鞍山贫矿处理问题,炼钢方面取消预备精炼炉把它改为大型平炉,高炉的铁水直接倒入平炉去炼钢,大大缩短冶炼时间,降低钢锭成本。
通过这一次巨大的试验工作,我们在思想上技术上都得到很大的提高,更明确了应该坚决向苏联学习。
三年来,由于党对我的培养,工人同志对我的帮助,苏联专家给我的教育,使我在思想上业务上得到了一些提高。现在我担任了炼铁厂的副厂长。党给我的任务是光荣而又繁重的。当我回顾了过去三年,瞻望着未来建设美景的时候,我自己就下定了决心,一定在党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工人群众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把我的工作做好,决不辜负党对我的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