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善于钻研的工作人

1953-08-17张夭

中国青年 1953年5期
关键词:油印浪费同志

张夭

有些从事机关工作的青年朋友,往往认为机关工作平凡、琐碎,既不能有所创造,也难于锻炼提高;因而不安心于本岗位的工作。

然而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答覆是否定的:机关工作可以有所创造,也能够锻炼和提高自己。根本的问题是在于你对这工作的看法以及你是否首先想法把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做好。

这里我要介绍一个在这里所谓“平凡”的工作中有了创造,成了模范工作者的人。他的名字叫张仲平。

张仲平同志是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某部秘书科担任秘书科员,具体领导文印工作,去年年底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的评选模范会上,曾以他优良的工作成绩获得甲等模范工作者的称号。他作文印工作已经有三年多了。三年前,他还是个高中的学生,和所有的革命的知识青年一样,他有热情、有远大的理想;当他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把他的热情和理想融贯到具体工作中去。他从未感到文印工作是纯事务性或是纯技术性的;相反,他把它看成是重要和光荣的。开始的时候,他也具体参加文印工作。每当打印一篇文件时,他就这样想:这是给首长们看的,要打印清楚,保证不影响首长们的视力健康;或是这文件将指导全国的建设工作,祖国的建设事业正在一分一秒地前进着,要争取提前任何一分钟完成任务的可能,使文件更早地送达各地。正因为他把个人所担负的部分工作与整个国家的革命事业联系起来了,这就使他增添了一种热爱本身工作的力量。这力量使他在工作中安心愉快,也使他能积极地钻研业务,不断改进工作。

张仲平同志钻研业务的精神,首先表现在提高打字工作的效率上。一九五0年,他去中共中央华北局机关观摩他们的打字工作,看到他们把“党员”“干部”等单字放在一起,这引起他仔细地研究旧字盘的排列方式。原来旧的字盘是按照部首排列的。比如,“党员”两个字,党字是黑部,与黑部的字排在一起,员是口部,就与口部的字排在山起,它们之间有相当的距离,打了“党”字再去打“员”字,得花一定的时间,而“党员”两字,在文件中却又经常出现的。华北局的打字员把“党员”两字排在一起,打起来就要方便得多。这使张仲平同志进一步想到;“如果把常用的字都按照这种方法排列起来,工作效率不更会大大提高吗?”他把自己的想法,作为建议提了出来,并且参考了中共中央秘书处和中共中央东北局的字盘排法,同两个打字员一道进行改排试验,打乱旧的按照部首排列的字盘,结合本部门使用文字的常规,重新组织了放射性的字团。如在“中”字下面排“国”字,再下面排“共产党“三个字,这就变成“中国共产党”的名词;“中”字右边排“心”字,就成了“中心”的字汇;“中”字左边排“央”字,就成了“中央”的字汇。这样排的好处是:缩矩单字之间的距离,加快打字速度。

开始,有个很短的时期,打字的效率并没有提高。有同志对张仲平说:新字盘好是好,就是效率还像过去一样”张仲平发现这主要是打字员封新字

盘还不熟悉,于是就耐心地组织同志们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练习技术,终于使大家逐渐地熟悉了新的字盘。

一九五一年,全国许多报刊上都登载了一篇关于天津市特等劳动模范恒大烟厂女工张淑云创造新的工作方法的新闻,介绍了张淑云工作方法的基本特点:集中各种先进经验,(如有的“卷烟”快,有的“摺角”快,有的“装盒”快,有的“盖盖”快。)加以综合,(把优点集中起来,小组内大家互教互学。)再推广到群众中去,使先进经验被群众所掌握,因而普遍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件事给张仲平很大的启发,他联想起自己的工作:“打字员的操作方法,也是各有优点的,如果把各人的优点都集中起来……”他把这篇关于张淑云集中群众智慧,创造新的工作方法的报道介绍给同志们阅读,并带领大家研究打字手法,互相观摩比较。结果,发现了郭××打字手法快的原因,在于打字时一下上字,不像别人两下上字,别人打一个字要花一秒半到两秒钟,她只要一秒钟;总结了王××打连字、看稿子的经验;又推广了报纸上刊载的模范打下员李秉训的双手操作法。这样,集中大家的优点,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打字操作方法。

这一系列的改进,使得打字工作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八十。过去平均每分钟打二十多个字,现在提高到能打三十六、七个字,个别的还达到四十四个字的纪录(技术速度出现了每分钟打六十个字的纪录)。

这是一个不小的成绩,但是,张仲平并不自满。他常说:“祖国的发展太快了,我们得更加努力,否则,就将落在祖国需要的后面。”不满足于现有成绩,并能从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认真加以解决,是张仲平同志的又一特点。有这样的几件事:

原来,文印室有个同志专门负责收发工作,工作的具体内容就是:登记其他部门交来打印的文件,把这文件分配给打字员们打印,然后把打印好了的文件送交原部门。在以前,收发员不掌握打字员的工作情况,任务来了;临时抓人,使得工作陷于被动和忙乱,又浪费不少时间。比如,有一次,一位打字员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收发员交下来一份急件,她说:“一篇还没打完哩,让别人打吧。”收发员告诉她:“大家都忙着,把你的工作搁下来,先打急件。”她只好从打字机上卸下没有完成的文稿,重新换上新纸,但在她开始打急件不久,另一个打字员的工作却结束了,又来帮助她。张仲平把这些现象看在眼里,盘算着浪费掉的每一分钟。免得这样花时间太可惜了,就具体地研究了收发工作的过程,发现收发员如能注意掌握全体打字员同志的工作情况,做好人力的组织工作,任务来了,合理调配,就按不会忙乱了。果然,这办法实行不久,全室工作就出现了新的气象,收发员不再手忙脚乱,每个打字员的工作也都正常而且紧凑。

有个时期、油印纸张浪费很大,同时油印品的质量也不高。那时候,有些同志还未很好掌握油印品的质量标准,并且认为不浪费纸张是不可能的。张仲平同志知道这种思想不对,但考虑解决的办法,不能采取简单生硬的批评方式,最好是结合实例进行教育。于是搜集了一些过去的油印品,按质量高、低分成几等,开了一次全室的小型座谈会,会上大家热烈发言。有的说:“看了好的油印品,像看一幅画一样舒服。”有的说:“那是谁印的?污墨点点,字迹模糊,真难看。“张仲平启发大家开动脑筋研究别人怎印的那么好。大家合计到最后总结出不少油印的经验来,如开印前应该做好准备工作:调匀油墨,数好纸张,用废纸打清样等等。这个座谈会过后,浪费率大大减少了。根据去年十月份的统计,浪费的比例,仅为过去的二百四十分之一,个别同志更创造了印八千张只废掉一张的纪录。

也许有的青年朋友会以为这只是些琐碎的事,觉得这些成绩也不很大,如果你真是那样想。那就错了。因为在我们的革命工作中,一切大事情都是由细小的事情聚成的。有些工作看来似乎细小,汇集起来却可成为巨大的力量!

对于这一点,张仲平同志是有认识的,所以他能始终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用创造性的劳动完成党给予他的任务;他不仅自己这样干,而且尽量地从思想上鼓励和帮肋周围的同志们钻研业务,为改进工作而共同努力。

我访问张仲平同志的时候,每当我问起关于他的成绩时,他总是显得很不自然,并且说:“算不得什么。”一旦提及他那个部门别的同志,却不厌其详地为我讲述:谁谁为了完成紧急任务,深夜起来油印,手磨起血泡,当别人去替换她时,她还笑嘻嘻地说:刚印不久,一点也不累;谁谁在很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修理打字机;谁谁每天牺牲午睡,帮助别人突击生字;谁谁经常用帅大姐(指女共产党员帅孟奇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勉励自己……。最后,他常以这样的话结尾:“如果说工作有些改进,主要是依靠党、依靠大家的力量,我个人,算不得什么。”他的话一点不错。如果不是党对他的培养帮助,如果他在工作中不重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想作出这样的成绩,是不可能的。

他的态度是诚恳和谦逊的,谈到工作需要依靠群众时,语气又十分坚决。这使我不觉高兴地联想到:三年多来的机关工作已使他受到了什么样的锻炼,在他的身上正开始生长着一种新的品质。应该肯定:从事机关工作难于得到锻炼和提高的说法是不对的!

猜你喜欢

油印浪费同志
油印产生原因及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不浪费
封三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OVER THE RAINBOW
浪费等于扔钱
严良堃同志逝世
《修辞学发凡》油印本的发现及其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