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在高等学校开学以后

1952-08-16于丁

中国青年 1952年22期
关键词:前途祖国国家

于丁

一九五二年度高等学校超额地完成了招收新生的任务。现在各学校都已经开学了。凡是最近到学校去过的人,都感到学校中求是呈现着一种蓬勃令人兴奋的新气象。新的校舍修建起来了,院系调整了,设立了很多新的专业,从教学,制度到教程内容、教学方法也有很多新的措施。学生学习情绪空前高涨,面教师在经过思想改造以后、教学积极性也大大提高,在这里我们肯先应该为祖国的教育前途贺,为毛泽东时代幸福的学生贺。但是另外我们也听说在开学以后,有小部分同学还有一些思想问题。譬如有的被分配读专修科的同学,就不能安心下来学习,认为“进专修科只两年,恐怕学不到东西。”“学专修科,很不光彩。”虽然大家都服从了分配,但有的觉得这样做对个人是“牺牲”。有的同学被分配入“上、下水道”、“配电、输电”等专业后,则认为这些专业没有什么可学,或者认为比起其他专业“苦”、“低下”,因而学习情绪也不高。在学校已开始了紧张学习的时候,这些问题我们是应该从思想上求得彻底解决的,这样也才能把学习的热潮推向更新的高涨。

关于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有不少同志发表过度见,而我们有的同学思想还没有完全搞通,我想基本原因仍然在于他们没有从国家的需要来看问题,他们在考虑问题的时候,仍然想个人太多,考虑国家利益太少,或者把祖国利益与个人利益对立起来。怎样正确认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这一点,在同学们思想中仍然是不明确的。虽然同学们自己也常常骄傲地说,作为新中国的青年学生是幸福的。从前上学校。还要时常担心自己的衣食,现在这问题不存在了。毕业后,不怕失业,而国家还有计划地把我们分配到索要的工作岗位上去,使我们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抱负,为人民做很多事情。而在学校里的学习条件,也大大不同了。这一切都说明了国家有了前途,个人才有前途。但是在处理具体问题的时候,有些同学们都又忘了这一点。

我们先拿进专修科来说吧:为什么今年需要招收大量的专修科学生,过去我们已谈过这个问题。这便是为了要适应国家开展大规模建设的需要,我们必须克服干部缺乏的困难,在短期内培养出大量的专门人才。我们如果不这样作,就势必影响到国家大规模建设的顺利推行。国家既然需要大量的专修科学生,让他们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就出去分担建设祖国的迫切的艰巨的任务,为什么我们有些同学被分配进专修科反面会认为是不“光彩”呢?这就是因为他们把学习完全常做是个人的事情,把进大学多学两年,认得单纯是为了自己可以多学到一点知识,在专修科里少学两年,就认为是个人的一种损失。没有认识到我们无论进大学与进专修科都首先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我们学习是为了将来给国家、人民服务。如果我们有高度的国家主人翁的感觉,常看到国家缺乏干部的困难,了解到国家需要自己的时候,一定会毫不踌躇,愉快地接受分配,而且会以此为光荣,更会要求自己加紧学习,以便能在将来参加建设工作中发挥有力的作用。

有的同学认为进专修科学不到东西,这也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明白,国家举办专修科,既然是为了适应建设的需要,国家就会用革命精神来办教育,譬如在课程、教学制度等各方面,都要参照苏联先进经验,改变过去繁杂、脱离实际等等不合理的现象,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具备一定文化科学水平、专门业务技能。因此,我们就不能说是学不到东西。

更重要的,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是长期的一辈子的事情,学校的学习固然是我们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但一个人学习得好不好,能否对国家有贡献,并不完全决定于学校。因为在我们的一生几十年的时光中,学校时期毕竟只占一小部分。学校所给予我们的,只能是基础知识和专门业务的基本训练。如果我们只把眼光局限在学校的学习,没有长远打算,准备在工作中长期不懈地学习,即使上了四年大学,学了一些基础知识。仍然是远远不够用的。同学们应该认识到我们的知识很大一部分是要靠在工作岗位上来学习的。在实际工作中是有生动丰富的学习内容的。现在我们国家建设的规摸,是一天天地在扩大着,许许多多新的工程,大量地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大家仔细看最近人民日报上关于鞍山钢铁公司基本建设工程的报道吧,那真是一幅巨大而动人的图书。而“其工程的浩大和技术的复杂,都是我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从未经历过的。”我们明白,这不过是一个开端,更巨大规模的建设工程,一定还会与日俱增。在国家生产建设迅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从学校毕业出来后,在实际工作中会有很多新的知识;新的科学技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掌握。

至于有些同学不愿意学某些专业,认为有些专业没有什么可学,或是很“苦”、很“低下”,除了是对某些专业缺乏认识,错误地认为有些专业的内容丰富,有些则没有什么内容——很显然,假如有些专业没有什么可学,国家就不会在高等学校设置这些专业,要同学们在两年或四年内来学习它——以及也反映出同学们看问题还不是从祖国需要出发以外,同时反映出同学们对于什么是荣誉,对于国家建设事业的艰苦性还缺少正确的认识。各种专业都是祖国需要的,因而都是光荣的,绝没有什么“低下”,什么不“低下”。我们青年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人翁,首先就不应该计较个人名誉地位?同时更须要了解,“光荣”、“名誉”,在新社会中绝不是个人自封的,荣誉只有属于那些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刻苦为人民工作、对人民有贡献的人。的确,学上、下水道,地质等专业,将来要钻阴沟,要披星戴月到处去勘察,工作不为不苦。但参加所有的国家的建设事业都需要有艰苦的劳动,试问有什么工作是只享福不艰苦的呢?建设事业的确是美丽的,但是它其所以美丽,也正是用艰苦而辛勤的劳动所换来的。比如说,苏联列宁伏尔加河——顿河运河,这个共产主义建设工程是够伟大的了,但是在波列伙依的矩篇小说“迟到的信”中就告诉我们说,到那里去参加建设工程的人,还不是要住在帐蓬里,与那一种螫得特别痛的蚊子作斗争,除了罩上蚊帐之外,还得在脸上涂上一种油膏。因此,我们青年如果要在建设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就不应该好逸恶劳,追求个人名利地位,而是应该刻苦耐劳,经得起风雨,有排山倒海的志向。而且,也只有这样为祖国利益不辞勤劳的人,也才能得到群众的爱戴、是最光荣的人。如果只是贪图个人逸乐名利,而不肯贡献出自己的劳动,那他是会被人民唾弃的。

我们新中国成立三年多以来,成就是伟大的,在这三年多中,我们抗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完成了土地改革,镇压了反革命,稳定了物价,恢复和发展了生产,而这些伟大胜利,也就给我们青年带来了更多的幸福,我们青年的前途真是无限宽度。但是,新中国是美好的,就并不能因此而觉得什么都是百事顺遂,没有困难了。毛主席把到达美好的共产主义比作万里长征,就向我们指出了在建设的长途中,还有很多的困难需待我们去克服。就拿同学们切身感受的来说,在开学后,我们虽然修建了很多新校舍,但仍然有人满之患。我们改变教学制度,学习苏联先进经验,但一时还不能学得很好。譬如采用苏联教材,就缺少人翻译,教学经验也得我们去摸索创造。在我们国家的建设工作中,诸如此类的困难,还有很多。这些都是新旧交替的革命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我们青年同学应该了解这些。当我们看到这些困难的时候,也就更应该从祖国利益来考虑一切,为争取祖国更美好前途心也即是青年的美好前途)的实现,而自觉地服从祖国需要,与学校行政、教师团结在一起,去努力搞好学习。而不是在那里斤斤计较、埋怨、苦闷,这也才是新中国国主人翁应有的态度!

猜你喜欢

前途祖国国家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共享汽车前途未卜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吉林省再生资源市场大有前途
那些自毁前途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