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主家庭出身的青年与家庭经济联系的问题(来信书评)
1952-08-16
最近我们收到不少地主家庭出身的青年来信,这些来信提出:关于在土地改革以后,和家庭的经济关系的问题。来信中所反映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土地改革以后,父母弟妹在家,可以从事劳动生产,但因过去一向没有劳动习惯,生活不很好,可不可以寄钱回家,帮助家庭解决生活问题?在土地改革中,父兄被镇压或被管制,家里缺乏主要劳动力,是不是应该照顾?弟妹正在学校上学,土地改革后,家庭无力负担学费,是不是可以供给弟妹的学费等等。我们一并在这里答覆。
要正确地处理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在土地改革以后,我们对待自己的地主家庭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在土地改革以后,一般地主和农民同样分得了一份土地。这时,一个地主家庭出身的革命青年,应该继续教育自己的家庭,使他们认识到过去的不劳而食、剥削别人的罪恶生活是可耻的,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和在劳动中改造的必要;教育他们老老实实地服从人民政府的法令,好好地参加劳动生产。
我们教育地主参加劳动生产,目的是为了让地主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逐渐改变其生产地位和思想意识,改进自己成为新人、地主这份劳动力也能投入生产,为社会增加财富。同时这是政府对待一般地主的政策,也是我们革命青年在土地改革后,对待地主家庭应抱的基本态度。所以,在土地改革以后,如果自己家庭应该可以自己劳动的,那么自己把钱寄回家去,是不妥当的。因为这样会助长家庭的依赖心理,使他们不能好好地从事劳动生产,也就不能在劳动动中好好地改造自已。
有些读者在来信中说:土地改革以后家里虽然分得了一份土地,但因为父亲或母亲“已四五十岁了,一向没有下过地,不能劳动,生活很苦,对于这些情况,自己心里有些不忍,想寄钱回去,帮助家庭解决生活问题。”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按照农民一般的情况,一个四五十岁的人除了一些特别笨重的活,可以和别人换工外,其余一些经常的地里劳动,是应该可以承担的;同时也可以搞些其他副业来弥补家用。过去他们“一向没有下过地”,不劳而食,今天不容许他们这样作,他们便来向你诉苦了,说什么“不能劳动”啊,“生活很苦”啊,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你供养他们,维持他们不劳而食的寄生生活。为什么有些革命青年对于地主这种可耻的思想不加以驳斥,进行教育,帮助他们改造,反而去同情他们,感到“于心不忍”呢?严格地说来,还是自己没有摆脱地主阶级传统的想法,总认为自己地主父亲母亲不劳动是应当的,儿女“供养”他们也是“人情之常”,没有认识到地主只有在劳动中得到改造,才是唯一的出路;也只有这样,对于社会,对于国家才是有利的。这里也说明有些青年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立场还站得不稳,劳动观点还不强,不是一个革命青年应有的确度。
有的青年说:自己父母的确年纪已经很老,完全没有劳动力,或是过去是地主,土地改革后的确愿意好好劳动。但因缺乏农具耕畜或老幼太多尚不能维持生活,而自已的正当收入的确有能力帮助他们,这怎么办?我们说,如果你不管,他们就要讨饭、偷盗或饿死,那也是我们人民的负担。为了减少人民负担起见,你能管就管他们一下也可以。但是,立场必须弄清,你决不是为了“尽孝”去管他们的。
至于有些青年在土地改革以后,家庭经济一时比较困难,而弟妹们正在上学,学费发生了问题。这时,如果自己有能力,也可以寄钱回去,供给弟妹继续证书。因为,他们的年龄还小,没有直接去剥削过别人,不能把他们和地主同等看待,今天她们在学校里读书,受的是革命教育,寄钱给他们,一方面可以减轻国家和人民的负担;同时使他们能够安心学习,教育他们努力改造思想,力求进步,将来就可以好好地为人民服务。
可是,如果正在土地改革期间,那就无论家里是什么情形,也不能寄钱去。因为,那样就是你支持地主,和农民对抗!
如果自己现在是供给制干部,或是在学习岗位上,没有力量去接济家庭或供给弟妹们的学费,因此成为思想负担,甚至影响到工作或学习的情绪。这是不妥当的。因为如果你家里实在因为毫无劳动力而不能维持生活,当地群众或人民政府,还是可以用劳动互助或其他办法来帮助助解决的。而弟妹在学校里也可以申请人民助学金。如果弟妹们因学校助学金名额有限,暂时无法升学,也可以在家参加劳动。在今天新中国成立还不久,还不是每一个劳动人民的子女,都完全具有上学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把这些问题当作一个社会问题来看待。作为一个革命青年,考虑问题首先应从革命和广大的劳动家人民利益出发,而不应该从个人或狭小的家庭利益出发。我们今天努力工作和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的劳动人民服务,是为了建设我们的祖国;也只有我们祖国的建设事业迅速发展,那么什么学龄儿童的上学问题、孤寡的生活问题以及其他社会别题,才能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有些夜校学生,为了要想帮助地主家庭生活,想休学找一个临时工作,赚些钱养家,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