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有言论自由吗?
1949-08-17万京山
万京山
美国帝国主义分子,到处标榜美国的“言论自由”。
记得远在抗日战争的时候,美国的广播电台举行过一次“中国问题”的辩论会,辩论的题目仿佛是“领导中国抗日战争的是谁?”故意分成两派:一派说是蒋介石;另一派说是中国共产党。辩论十分热烈。最后发言的一个是属于前一派的;他针对着后一派的意见力竭声嘶的说了一通梦话之后,紧接着主持辩论的人就说:“谢谢各位!时间已经到了,辩论会就此终止。”
照例这种辩论会的主席是不作结论的,但是最后的一个发言人,实际上却已经代替主席作了结论:领导中国抗战的是蒋介石。“时间到了!”不容许再有辩论的余地。美国帝国主义分子是很懂得“技术”的,你看这辩论会开得多“漂亮”!
于是,美国帝国主义分子又有了说话的资本了:“你看在美国言论多么自由,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
美国到底有没有言论自由呢?
请读一读苏联的名作家K·西蒙诺夫的三幕剧“俄罗斯问题”。这是一个以美国为题材的剧本。然而这剧本中所讨论的“问题”却是直接关系到苏联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剧本中的主角斯密司,是美国帝国主义分子马非尔逊报馆的通迅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到过苏联,写了一本关于苏联的书;他写了苏联英勇的战士,他写了苏联人民英勇地守住了斯大林格勒,他写了苏联的飞行员用自己的飞机去撞击德国飞机,他写了苏联妇女的狙击手……他写了苏联人民为了消灭法西斯,为了保卫世界和平,前仆后继,贡献了最大的牺牲。他的报导是诚实而客观的。正因为这样,这本书受到了广大的美国人民的热烈欢迎!作者斯密司也就成为美国广大人民所推崇的名记者。
马非尔逊想利用斯密司在美国人民中间的已有的声望,就叫他写一本反对苏联的书,马非尔逊是很“实际主义”的,在斯密司没重到苏联之前,马非尔逊已经替他把书的内容规定好了;而且连带名也取好了,叫做“俄罗斯需要战争!”
在斯密司尚未答复可否的时候,马非尔逊就给他安排好了两条路:如果他答应。稿费美金三万元,并且可马上预支,几家报纸同时迎战他的文章,他的书出版以后,保证他大有销路,可谓名利双收!如果不,那么立刻使他倾家荡产,连饭也吃不上,立刻一败涂地!
马非尔逊以为斯密司一定会答应的,他想:在这“认钱不认人”的“金元王国”,谁会和自己的命运开玩笑呢!
有趣的是:斯密司竟然答应了马非尔逊的要求。当他从苏联回来以后,如期写完了他的书。所“不幸”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和马非尔逊的计划恰好完全相反!他说:“俄罗斯不需要战争!”
这弄得马非尔逊他们十分狼狈!但是对斯密司仍然作了极客气的让步:只要他把书里凡是说“好”的字样改成“不好”,把“不好”的字样改成“好”就行;如果斯密司自己不愿意改,还可请旁人代劳,只要他同意就行。
可是斯密司说:“不!”他对阴谋煽动者说:“你们自以为是苏联的敌人,但这话只有四分之一是对的,你们其实是美国的敌人!”
这样斯密司就濒于饥寒交迫的绝境,到处碰壁,不但他那本诚实报导的书不能出版,并且失了业,新婚的夫人也不得不离开了他!
正在这时候,另一个叫哈代的新闻记者来采访斯密司这件事情的新闻,请斯密司回答几个问题,斯密司说:“行呵。拿出你的笔记本来吧。”接着他就说:“你就写上:这一位斯密司并无屈服之意,不会抹脖子,不会从二十层的高楼上跳楼自杀。恰相反,这一位斯密司正在打算开始新的生活。他天真地以为美国只是一个而已,可是现在他知道他的想法错了——美国是有两个。他不见容于赫斯脱(注一)等一班人的美国,他在另一个美国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这另一个美国里有过罗斯福,也有过林肯!(注二)”
除了主人公,剧本中又写了另外几个记者:
斯密司的好友墨尔菲,他为了生活不得不在赫斯脱系的报馆里做事,然而他是苦闷的,经常借酒消愁;斯密司的另一同事,——品格极卑劣的造谣专家哈代,似乎是最没出息,自甘下流的了,然而他也是个可怜虫,因为家累颇重,而别的事又不会做。这几个记者同样觉得自己写的新闻报导问心有愧,同样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做,但同样又自己解嘲道:“即使我不做,也有别人会做的”墨尔菲说:“现在我就希望一个字也不用写而我的两百元依然到手。然而不幸这是不可能的。”
“美国到原有没有言论自由?”K·西蒙诺夫的“俄罗斯问题”可说是给了一个恰当的回答:在美国有的是:造谣诽谤苏联的言论自由!有的是:煽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言论自由!有的是:挑拨美苏两国人民友谊的言论自由!有的是:扼杀美国广大人民言论的言论自由!就只是少了一样:没有美国广大人民的言论自由!所以美国的“言论自由”是美国的独占资本家所专有的,而与广大的美国人民无关!
这个剧本在中国有茅盾和林陵的两种译本,读者如果能够找来一读,对于美国的了解,一定有很多帮助!
(注一)赫斯脱——是当代美国大资本家,报纸业大王。
(注二)林肯——一八六一—六五年的美国总统,代表当时新兴进步的美国北方工业资本家的利益及思想,主张解放黑人农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