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学术
搜索
东吴学术
2015年6期
浏览往期
订阅
目录
跟随梦想、传播模因:“模因理论”说得通吗?
——以莎士比亚为例
柏拉图的线喻与漂移说
——在常熟理工学院“东吴讲堂”上的讲演
在介入现实与乌托邦幻想之间摇摆
——评英格博格·巴赫曼的诗歌
神 性
——《见与不见——读图时代的视觉教养》
金周荣的写作与亚洲文学
——韩国作家金周荣作品研讨会纪要
金周荣的游民意识与成长小说
少年的成长及其赋予自然的意义
——金周荣长篇小说《鳀鱼》评述
潇洒走此生,无怨迎来生
论韩国作家金周荣小说叙事的审美张力
令人纠结的“劝导”
它跑到了队列之首
——关于徐则臣长篇小说《耶路撒冷》的叙事策略
阅读中产阶级的“贫困”
——林那北《锦衣玉食》的自然主义与历史幽暗的可能性
中国二十世纪外国文学翻译与评论总貌的量化研究
反映论文学观的形成和文学史写作的框架(下)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观念演变研究
汪曾祺文学年谱(下)
回归文学的人性真实
——《文学常识二十二讲》自序二则
“彩虹装”的心意
白昼燃明灯,大河尽枯流:谈当下作为“症候”的知名诗人长诗写作